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覆秦从计划开始 > 第四百五十二章报纸背后的洗白大战

  送走了阿米奴,嬴政又来了。
  这几天的胜利狂欢,赵昆累得不行,看到嬴政,打了个招呼,便回屋睡了。
  嬴政本打算跟赵昆商量一下回咸阳的事,却发现赵昆已经呼呼大睡了。
  桌案上吃的东西,  也乱七八糟。
  嬴政见状,眉头皱了皱,旋即露出一丝笑模样。
  “这臭小子.....”
  嬴政嘴角挂着一抹无奈,然后朝周魁吩咐道:“让人把屋子收拾一下。”
  “诺。”
  周魁低头应诺一声,等嬴政离开后,才小心翼翼开始让人收拾桌案。
  这段时间相处,他把自己当作了嬴政和赵昆的内臣,不再向往军旅生活。
  母亲和妹妹们也不希望他上战场拼杀,  毕竟有嬴政和赵昆这层关系,也不用他拼命争功。
  想了想,周魁看了眼床上的赵昆,嘴角也挂起了笑意。
  运气这种事,谁也说不清。
  也就抓个鱼的时间,不仅捞起了大秦皇帝和大秦太子,还捞起了一世富贵。
  “爹,您看到了吗?我成了普天之下最幸运的那个人!”
  周魁抬头望天,口中喃喃自语。
  隔了片刻,便退出了房间。
  而鼾声如雷的赵昆脸上,露出一丝不可察觉的微笑....
  不消一会,鼾声又大了起来....
  .......
  与此同时,咸阳城一处别院。
  樊哙正躺在屋子里和曹参喝酒,却不想院门被敲得叮叮咣咣的一阵响。
  “他妈的谁啊!大清早不睡觉啊!”樊哙骂骂咧咧的问道。
  “是我!萧何!”
  门外传来回应声。
  樊哙一个机灵,揉了揉朦胧的眼睛,与曹参对视一眼,  低声道:“是萧先生!”
  说完,忙不迭的去给萧何开门。
  等萧何进来,樊哙热络的拉住萧何的手:“你不是在廷尉府当职吗?怎么有空跑这里来?”
  “我....”
  萧何张了张嘴,  想要回答,却又被樊哙打断。
  “走走走,进去再说,我正跟曹参喝酒,咱们一起!”
  说完,拉着萧何就往屋内走。
  曹参见萧何进来,也热情的给萧何倒酒。
  萧何笑了笑,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道:“我来找你们有事!”
  “有事也别喝一口啊!先干了再说!”
  樊哙端起酒碗跟萧何碰了碰,催促道。
  萧何无奈,只好再次端起酒,一饮而尽。
  见曹参还打算满上,他赶紧用袖子挡住碗口,摇头道:“别急别急,说完再喝,说完再喝!”
  樊哙白了他一眼,略微坐正身子:“成,  那就先说事!”
  “呵呵。”
  萧何笑了笑,  然后将碗拨到一边,压低声音道:“秦王向始皇帝请旨,  任命我为左廷尉,始皇帝同意了,旨意已经下达了!”
  曹参愣了一下,然后露出笑容,调侃道:“高升啊!这是好事!好事怎么能不喝酒?”
  说罢,又起哄给萧何倒满酒。
  “别别别,我的话还没说完!”萧何摆了摆手。
  曹参和樊哙对视一眼,静静等待他说下去。
  萧何面露沉吟道:“根据我得到的消息,秦国对匈奴的战争,应该大胜了。始皇帝和太子赵昆,应该不日便会班师回朝!”
  “留给咱们的时间不多了!”
  听到这话,曹参和樊哙再次对视,沉默不语。
  他们能安然无恙,多亏了萧何投诚。
  如今刘邦已死,大秦安定,他们再想有所作为,怕是很难了。
  更何况,秦国连匈奴都灭了,外忧内患全部解决,固若金汤,根本没办法再起事。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他们不是不明白,但心中那股傲气,以及对刘邦的忠诚,让他们一直犹豫不定。
  曹参还好。
  他本就是秦臣,就算归降秦国,重新为臣,倒也没什么。
  但樊哙不一样。
  他与刘邦乃生死之交,刘邦死去,若不是为了刘邦的孤儿寡母,樊哙早就随刘邦去了。
  如今让樊哙效力秦国,他是怎么也做不到。
  眼见二人不说话,萧何又叹息道;“太子有天纵之才,秦王有仁德之心,这大秦的天下,不会再乱了,就算刘邦和项羽重活一百次,结局还是一样的!”
  “那.....”
  曹参迟疑道:“萧先生以为如何?”
  萧何看了他一眼,沉沉的道:“沛公已死,他的家人,需要我们守护。”
  说完这话,便不再多说。
  樊哙闷闷的喝了一碗酒,半响,才犹豫的问:“那小....太子,他不会放过我们吗?我是说,如果不投诚的话?”
  “不会!”
  萧何摇头道:“他没什么耐心,而且手段非常,最好不要试探他的底线,否则他会让你知道什么是毫无底线!”
  “这.....”
  樊哙和曹参对视一眼,面面相觑。
  隔了片刻,曹参继续问:“就算我们投诚,又能做什么?他会重用我们吗?”
  “会不会重用是他的事,投不投诚,是你们的事,我来通知你们,就是希望你们早做打算!”
  说完,站起身,补充了一句:“还有几处院落,我需要去通知,你们好好想想吧。”
  目送萧何离去,曹参和樊哙,皆露出无奈的表情。
  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
  .......
  另一边。
  最新的报纸,不紧不慢的经过驰道、直道,陆续开始发售全国。
  西域那边的报社虽然还没成立,但秦国的报社在国内成立了好几家。
  特别是云中郡的人民报社,更是数个报社之最。
  而负责本次发售全国的报社,就是云中郡的人民报社。
  虽然路途比较遥远,但发售进行得还比较顺利。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报纸是区别于竹筒的新文字载体,纸张这个时候又不多见,属于稀奇事物。
  其次,报纸的定价比较便宜,一钱一张。
  虽然一钱在秦国够吃一顿饭了,但对于寒门士子来说,咬咬牙也是拿得出来的。
  最后就是报纸的内容,不仅记录了天下时事,还有名家学士对经典书籍的解析。
  这年头,没有标点符号,你可能连经典书籍都看不懂。
  这些解析,无异于一盏知识明灯。
  赵昆在发行报纸之前,就已经让人用了标点符号,并且还注释了各种标点符号的意思。
  总而言之,报纸这个新奇东西,不仅要素很多,而且还便宜。
  所以一经发售,没过几天,各大郡县供应的报纸就销售一空了。
  报纸的内容很新鲜。
  第一个版面,讲的是秦国对负面形象的澄清,还有一些秦朝律法的科普讲解。
  第二个版面,讲的是时事新闻,主要包括朝廷政令的普及,比如科举制度的推行,以及各郡县学宫的建设工作,惠民政策,经济改革等等。
  第三个版面,讲的是博士宫名家对各种经典书籍的解析和注释,以及咸阳辩论赛的跟踪报道。
  第四个版面,讲的是军事动向,比如对战匈奴的大战经过,以及历史经典战役回顾。
  “我大秦军队所向披靡,匈奴覆灭,也就在弹指之间!”
  “哈哈哈哈,太子殿下真厉害,陛下威武!”
  “火枪兵这么猛啊,我要参军,我要当火枪兵!”
  “诶,你们说,太子殿下什么时候大婚啊!”
  茶馆内,每一个观看报纸的人,都在讨论报纸上面的内容。
  秦人好武,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大都在第四个版面。
  当然,兴趣这种东西,也不尽相同。
  赵昆发行报纸的目的,只有一个。
  那就是引导舆论,让百姓不再被世家和别有用心之人牵着鼻子走,而是跟着朝廷的动向来。
  这个时代的消息本就滞后,如果让百姓一直蒙在鼓里,也不是件好事。
  而且秦国的发展,离不开百姓。
  让百姓知道一些朝廷让他们知道的内容,对以后的发展,好处多多。
  再加上秦法繁杂,通过报纸,慢慢普及,也可以加强法制管理。
  等报纸成为主流载体后,赵昆还要设置更多板块,比如科学普及等等。
  知识,在哪个时代都是无价之宝。
  而掌握知识的人,只有一小撮人。
  这种局面,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打开。
  始皇帝焚书,也只是焚了一部分无用之书,真正有用的书,都在皇宫里。
  其实大部分寒门士子,基本上和普通老百姓没什么差别了。
  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有家传藏书,名义上是贵族出身,也仅此而已。
  绝大部分人也是受世家贵族操控的,在没有自己的思想之前,他们肯定是以世家贵族的动向和言行为准。
  所以世家贵族抹黑秦法,他们也认为秦法残暴。
  可看到第一个版面的澄清,让一些人陷入了沉思。
  有喜欢学习的,则盯着第三个版面的名家书籍解析注释,目不转睛。
  往常,他们可没有学习这样知识的资格。
  书籍除了秦国皇室以外,多数都被世家贵族掌握在手中。
  他们想要学习知识,只能去当门客,但当门客也不是谁都要的。
  当门客,人家也有条件。
  满足不了条件,人家不会要你。
  相比之下,一钱买一张报纸,值不值?
  就单说这第三个版面的名家解析。
  不仅有新知识,还有名士讲解,别说一钱,就是千金都值啊!
  所谓宝物有价,知识无价。
  并不是说知识真的无价,而是在精神层面上,它是无与伦比。
  这个时代,知识的珍贵,就差和金子画等号了。
  是真金白银的那种。
  而且,你有钱也不一定有机会学习。
  因为没人会把能够传家的知识卖给你。
  只要这个家族还有一本书,那这个家族就有可能通过这一本书涌现出一个翻身的后代。
  报纸对秦国的影响,绝对是深远的。
  如果拿到后世来说,报纸的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重磅新闻。
  上热搜第一,都没问题。
  不过,热搜中的热搜,肯定是太子赵昆了。
  在报纸的第二个版面,记录了一件正义之事。
  那就是太子赵昆请求始皇帝开放皇室藏书,刊印成册,发行天下,不论阶级,不论出身,皆可低价借阅。
  最终遭到了始皇帝无情拒绝。
  这一波操作,直接把赵昆在六国寒门士子的印象分拉满。
  读书难,学习难,始皇帝焚过书,坑过人。
  这种情况下,太子赵昆冒天下之大不韪,要始皇帝开放皇室藏书。
  感动不感动?
  要知道,早在六国余孽造反前,他们就吹过一次赵昆,后来赵昆力挽狂澜,覆灭他们,挽救秦国人民于水火。
  赵昆的形象本来就很好了。
  这次赵昆再提出开放皇室藏书,寒门士子对赵昆的好感度,直接无限拔高。
  可惜,始皇帝拒绝了......
  寒门士子虽然不敢妄议始皇帝,但心里面肯定黑了一手始皇帝。
  不过无所谓。
  始皇帝在六国士子的形象早就被人黑透了,再黑一点也无妨。
  毕竟负负得正。
  现在的矛盾是,赵昆提出开放皇室藏书,始皇帝拒绝。
  太子是站在寒门士子那边的,始皇帝是寒门士子的对立面。
  没关系,下一期报纸已经在刊印之中了。
  到时候扶苏在站出来,父子三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还有一个唱黑脸。
  众所周知,三个女人一台戏,三个男人一场剧。
  只要演起来,黑的也能洗成白的,白的也能洗成红的,红的直接变黑的。
  等到事件接连反转,就会有人觉得自己看透了真相,化身理中客,对世家贵族们疯狂输出。
  反正这波,绝对不亏。
  只要报纸的影响力一起来,分分钟转移矛盾。
  现在就是炒热度而已。
  等天下寒门士子与世家贵族的矛盾一起来。
  始皇帝,也就能够完成洗白。
  我们伟大的始皇帝,原来焚书坑儒是不想我们被腐儒毒害,是不想世家贵族垄断书籍,是为了抗争他们才焚书的。
  始皇帝这么英明神武,敢于跟恶势力斗争,没想到被世家贵族疯狂抹黑。
  原来,始皇帝承受了这么多不该承受的压力啊!
  虽然最后的反转会集中在嬴政身上,但赵昆和扶苏,肯定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他们又成功在天下人面前刷了一次脸。
  这一波,是大秦皇帝,大秦太子,大秦秦王,乃至大秦帝国的洗白之战,
  等到下一期报纸的反转,大秦整体的形象就可以完成洗白。
  什么暴秦?
  什么暴君?
  什么二世而亡?
  去你的吧!
  咱们不是一个时空的好嘛!

(https://www.xxbooktxt.net/75_75816/719569212.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