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婚配与生育 > 第二章 婴幼儿生理特点及科学喂养时尚

第二章  婴幼儿生理特点及科学喂养时尚      
              由胎儿到新生儿一直到成人是一个连续的生命过程。

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与出生后的健康状况及以后的生长发育均有密切关系。

婴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各年龄期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和生长发育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和调整婴幼儿的膳食,将有助于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降低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

      

              婴幼儿期各年龄阶段的划分      

              婴幼儿营养学研究的对象是从胎儿到新生儿、学龄前儿童。

不同年龄的婴幼儿有其不同的生理特点,而不同的生理特点又有着不同的护理和喂养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期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并且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婴幼儿各生长发育期的划分以及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解决在护理和喂养婴幼儿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通常婴幼儿年龄段的划分如下: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婴儿出生后称为胎儿期,从受精开始算起约为38周,从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约为40周。

人的胚胎发育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即胚期(1~8周)和胎儿期(9~40周)。

      

              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结扎脐带时开始,至出生后足28天,称为新生儿期。

      

              婴儿期或称为乳儿期指出生后至满1周岁的年龄阶段。

      

              幼儿期出生后的第2和第3年为幼儿期。

      

              学龄前期指3~6岁或7岁,相当于“幼儿园”的阶段。

      

              婴幼儿期的生理特点      

              胚胎发育期的生理特点      

              人体胚胎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即卵子与精子结合成一个受精卵细胞的过程。

由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经过约266天,然后离开母体。

一般以妊娠初8周为胚发育期。

胚期为人胚的早期发育,包括受精卵分裂、胚泡及三胚层的形成,进而组织分化,建立各器官、系统的雏形。

此时,胚胎已初具人体外型和各器官的基本结构。

      

              从妊娠第8周至出生为止,称为胎儿期。

其特点是组织及器官的迅速生长且功能渐趋成熟。

怀孕后第10~18周,是胎儿脑细胞生长的高峰,这是大脑发育的第一个高峰,而第二个大脑发育高峰则是在出生后的3个月。

在第一个高峰期间,脑细胞的数目、体积和突起的生长情况,对婴儿将来智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胎儿脑细胞的发育完全依靠母体血液带来的营养成分。

由于脑细胞的增殖具有“一次性完成”的特点,如果营养缺乏,必然使脑细胞的数目减少。

如果在脑细胞增殖期存在营养不良,将影响细胞的增殖,并可能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终身缺陷。

      

              新生儿期的生理特点      

              此期的特点是,新生儿要逐渐适应外界生活环境,经历解剖生理学的巨大变化,全身各系统的功能从不成熟转到初建和巩固。

此期新生儿容易出现不适应现象,早产、体重不合胎龄、先天畸形、感染较为多见,发病多、死亡率也高。

      

              从孕期满28周(也有人提出可早到满20周)到生后1周(也有人提出推迟到生后4周),通常被称为围产期。

围产期保健非常重要,包括胎儿和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观察及疾病的防治,孕妇、产妇的营养保健、生理卫生和适当处理,高危儿的加强治疗等。

此期护理好,有助于降低胎儿期和新生儿期的高死亡率。

      

              婴儿期的生理特点      

              婴儿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尤其以生后头6个月最为迅速,机体各器官继续发育趋于功能完善。

出生后1年内体重3倍于出生体重,身长达到出生时的1.5倍;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脑细胞数目的增加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增加逐渐趋于缓慢,可持续到1岁半,以后几乎不再增加。

脑细胞数目的多少和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如果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够充分,特别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严重影响胎儿和婴儿的大脑发育,使儿童的智力发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难以弥补的损伤。

      

              此期的婴儿4~6个月以内主要是纯母乳喂养,6个月以后则是母乳喂养和辅食喂养相结合。

婴儿的辅食逐渐由流质过渡到半固体。

此时婴儿由于消化道黏膜薄嫩、易于损伤,胃容量又小,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发生营养紊乱和腹泻,因此必须供给适宜量的营养素。

这样将有助于预防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和腹泻的发生。

此期小儿机体抵抗力不强,应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预防接种。

      

              幼儿期的生理特点      

              幼儿期生长发育也是非常旺盛的时期,到3岁时的体重4倍于出生体重,2岁时的身长增加了2倍。

由于幼儿的牙齿处于生长过程,故咀嚼功能未发育完善。

这个时期幼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腹泻、呕吐以及某些营养缺乏病,例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等。

      

              此期小儿的食物构成逐渐由半固体过渡到固体,最后到家庭食物,并经历由奶类制品和辅食逐渐替代母乳的过渡时期,在这个时期如不重视营养供应或喂养不合理,往往会导致幼儿的体重不增或少增,甚至发生营养不良。

为了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幼儿期应增加营养素的摄入量。

      

              学龄前期的生理特点      

              此期又称为幼童期,其特点是身高和体重的发育速度变慢,头围已接近成人,但四肢的增长较快。

体重增长落后于身高的增长,使身体显得细长。

乳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萌出。

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齿率较高。

龋齿不仅使儿童感到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

因此,防治学龄前儿童的龋齿也很重要。

学龄前儿童的消化功能已发育成熟,各种消化酶发育完全,肠道吸收功能良好。

由于学龄前儿童一天的活动量很大,消耗热能与营养素也多,所以需要的营养也较多。

但儿童每餐的进食量不大,容易饥饿,尤其当早餐进食量少时,易发生低血糖症。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儿童与成人的根本不同在于小儿是不断生长发育的机体,这一生理特点就决定了儿童和成人在营养素需要量方面的差别。

因此,了解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特征,是科学合理喂养婴幼儿的关键。

      

              体格发育的特点      

              婴幼儿的机体总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过程中,但发育速度并不均衡。

一般体格的生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在婴儿期,尤其是头6个月生长最快,婴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加速期。

      

              体重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2~3.3千克,6个月内平均每月增长0.6千克,至半岁时约为初生体重的2倍。

后6个月平均每月增长0.5千克,至1岁时增至9千克以上,约是出生时体重的3倍。

1岁后增长速度减慢,平均每月增长0.25千克,至2岁时体重约12千克,为出生时的4倍。

2岁以后的体重增长更慢,每年保持增长在2.3千克左右,增长速度趋于缓慢。

      

              身长婴儿出生时身长约50厘米,生后头半年内共增长约16厘米,后半年内共增长不足9厘米,全年增长约25厘米。

1岁时身长平均增至75厘米。

在幼儿期身长增长的速度减慢,1~2岁全年增加约10厘米,2.3岁平均增加约5厘米,在整个幼儿期共增长25厘米。

因此,3岁的儿童身长约为100厘米,为出生时身长的2倍。

      

              头围、胸围、上臂围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1岁时增至46厘米,而第二年头围只增长2厘米,5岁时达50厘米。

头围的大小与脑的发育有关。

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1岁时与头围基本相等,并开始超过头围,反映出胸廓和胸、背肌肉的发育。

上臂围在出生后第1年内由11厘米增至16厘米,随后维持到5岁左右。

      

              由此可见,婴幼儿体格变化的速度很大。

而营养素是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必需的物质基础。

每个细胞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都需要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等作为细胞构成的最基本成分。

与成人相比,婴幼儿摄入的营养物质不仅要供给能量及细胞组织更新的原料,而且要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因此,婴幼儿的营养需要量不同于成人。

按每千克体重计算,其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人要多,而且质量要好。

婴儿期,尤其是出生后头6个月生长更快,这个时期营养素的需要量更大,要特别注意婴儿的合理喂养,预防营养不良。

      

              脑发育的特点      

              神经系统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调节机构,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完成的。

而大脑是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起着控制和调节全身各系统功能活动的作用。

胎儿时期,神经系统发育最早,尤其是脑的发育最为迅速。

新生儿出生时脑重量约370克,占体重的1/8左右,而成人脑重约1500克,占体重的1/40。

6个月时脑重600~700克,2岁时达900~1000克,7岁时已接近成人的脑重。

大脑的发育,尤其是大脑皮层细胞的增长、长大和分化主要是在妊娠后期和生后的第1年内,尤其孕25周至头6个月时为激增期。

6个月后增殖速度减慢,而细胞体积增大。

可见怀孕后期3个月至出生后头6个月(主要是哺乳期)是大脑发育的最关键时期,也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脑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各种营养素,营养缺乏将对正常的脑发育过程,尤其是脑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功能网络形成的关键时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为脑细胞的增殖、分化特点是“一次性完成”,故妊娠后期及产后头6个月期间的营养就显得特别重要,错过这个关键时期,再也无法补偿,从而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至终身。

      

              消化系统发育的特点      

              口腔婴幼儿口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伤,故应特别注意婴儿口腔清洁,不宜吃过烫或过硬的食物,以免损伤口腔黏膜;婴儿双颊部有发育良好的脂肪垫,有助于吮吸活动,出生时小儿已具有良好的吮吸能力;新生儿的吞咽功能已十分成熟。

新生儿舌短而宽,齿槽发育较差,但咀嚼肌发育较好,有各种食物反射。

到7~9个月,有的婴儿虽仍未有牙齿萌出,但已能做有节奏的咀嚼运动,咀嚼效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6岁时达到成人的40%,10岁时达75%。

      

              出生时的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量少;唾液中消化酶至少到半岁才开始丰富,淀粉酶量更低,至3~4个月时才达到成人量的1/3,故3个月以下的婴儿不宜喂谷物等富含淀粉的食物。

      

              牙齿牙齿的生长对于婴幼儿来说是与咀嚼功能相互作用的一种消化功能,它有一个发育过程。

乳牙在出生后6~8个月开始萌出,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胎儿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

到2—3岁时乳牙已全部出齐。

恒牙在6岁左右开始萌生,但它的钙化过程早在出生时就已经开始,以逐次与乳牙替换,13岁左右恒牙全部萌出。

      

              食管、胃婴儿的食管较成人的细而短,食管、胃壁黏膜和肌层都较薄嫩,弹力组织发育较差,易受损伤。

婴儿胃呈水平位,到会走路时呈垂直位。

由于婴儿时期胃幽门扩约肌良好,而贲门扩约肌控制能力差,加之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差,易引起幽门痉挛而出现溢乳和呕吐。

初生儿胃纳量小,为30~35毫升,3个月时约为100毫升,6个月时约为200毫升,1岁时约为300毫升。

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而异,如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为1~2小时。

      

              基础胃酸分泌在出生后的几分钟内已经产生,随后几小时内逐渐增高到接近较大儿童的水平。

随着胃酸分泌量的增加,胃蛋白酶的分泌量也增加,到18个月时已达到成人水平。

与成人相比,婴儿的胃分泌功能明显不全,但其胃功能完全可以消化母乳。

      

              肠婴幼儿的肠壁黏膜细嫩,发育良好,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结,透过性强,吸收能力好,易于把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管和淋巴管,并运送至全身被机体利用。

婴儿肠壁肌肉较薄弱,并且肠蠕动比成人慢,故食物在肠腔内通过的时间较长,有利于消化吸收,但是婴幼儿的肠液分泌和肠蠕动易发生功能性紊乱。

      

              胰酶出生时胰腺重3~4克,1岁时为12克,5岁时为25克,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增重,至成人时可达80克。

在出生时及随后的4周内,十二指肠液中胰淀粉酶很低,故很少能检出,而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肽酶和脂酶的活性约相当于成人的10%。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这些酶的活性逐渐增强,迅速达到成人的水平,并维持恒定不变。

胰淀粉酶活性在6个月以下的小儿较低,以后增多,1岁后才接近成人水平,故不宜过早地给婴儿喂淀粉类食物。

婴儿因胰腺酶的活性比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也尚不够完善。

      

              肝脏年龄越小,肝脏占体重的比例相对越大。

新生儿肝重约为体重的5.5%,婴儿为3%~5%,而成人为2.5%。

小儿肝脏血管丰富,但肝细胞分化不全,肝功能较差。

婴儿时期由于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由此可见,婴幼儿期尤其是婴儿期生长旺盛,但是消化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容量小,各种消化酶的活性也较低,其消化功能与成人相比明显不全,对乳汁以外的食品不易耐受,如果喂养不当,容易发生腹泻而导致营养素丢失,发生营养不良。

因此,6个月以内的婴儿应纯用母乳喂养,6个月至1岁应以乳类为主要食物,及时科学合理地添加辅助食品。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胃容量的增大和消化能力的增强,其对各种食物的耐受性提高,应及时合理给予更丰富的食物。

这样既能保证小儿摄入足够并能被充分消化利用的营养物质,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致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总之,婴幼儿处于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与成人相比,婴幼儿需要相对更多的营养素和能量,以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如果长期营养素供给不足,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停止,还可能由于失去发育的最佳时期,而影响到今后的健康成长。

故婴幼儿时期的营养对人体一生的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根据其生理发育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其每日饮食。

      

              正常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标准      

              膳食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也与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营养不良的结果不仅仅是患营养缺乏病,并且也易患传染病和感染寄生虫。

营养不足时,体内脂肪首先减少,更严重时蛋白质亦被消耗。

因此,如果膳食质量较好,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也较好;膳食质量较差,儿童的生长发育也较差。

但是,生长发育较差的儿童并没有明显的营养缺乏体征。

血和尿的生化检查结果也可能都正常,所以当儿童出现营养不良体征时,已经是严重的阶段了。

因此婴幼儿的生长情况常被认为是评价儿童营养状况的最好指标。

对于小儿各年龄阶段的体格发育标准,可以随着小儿生活条件和保健工作的改进而有所提高。

应当指出,所谓的正常标准数值是统计学上的一个平均数,与平均数相邻接的数字都是在正常范围。

      

              足月新生儿的计量标准      

              新生儿测量应于出生时进行(在农村分散条件下最晚不得超过3天)。

初生时各指标一般是男孩略高于女孩,城区孩子高于郊区孩子。

影响初生儿体重、身长的因素除了遗传因素之外,还包括母亲的患病情况、年龄、胎次、营养状况、劳动性质、吸烟与酗酒等因素。

      

              生活条件对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婴幼儿体格发育的基本条件。

适宜的生活条件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会有所促进。

我国儿童体重的增长赶不上身高(长)的增长,这就给我们提出了要更加重视和改善婴幼儿营养的问题。

      

              不同地区体格发育的差异      

              地理条件(如山区、平原、丘陵、沙漠等)、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也有一定影响。

南部地区婴幼儿的体重、身长平均数均比北部地区为低,自初生时就已显示出来。

      

              不同时期体格发育的差异      

              人类体格发育的总趋势是:现在儿童的身高(长)、体重都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增长。

      

              婴幼儿期的营养需要      

              人从在母亲体内形成到生命的终止,整个生命过程都需要营养。

人身体体格的大小,智力发育的高低,健康情况的好坏,劳动能力的强弱,以及寿命的长短,都与营养有密切的关系。

合理的营养,不仅是防病工作中重要的一环,也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生长和发育,关系到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食物从短缺趋于丰富,品种由单调到多样化的变化,均促使人们开始注重膳食与健康。

      

              人体需要哪些营养素?

我们知道,不管制造什么东西都要用材料,做衣服要用布,造机器要用金属,做家具要用木料等等。

那么,要长成人的身体,需要用什么材料呢?

从哪里能得到这些材料呢?

营养素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材料。

营养素就是指食物中能维持人的生命、生长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各种有效成分。

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有很多,通常有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

      

              如果对食物进行化学分析,就会发现谷类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是是,其次为蛋白质;豆类和肉类主要含水分以及蛋白质和脂肪;蔬菜和水果则主要是水分,例如菠菜大约含水95%,其他固体物质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包括糖、脂肪、蛋白质,还有极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

如果对人体也进行化学分析,将会发现人体也含有这些种类的营养成分。

例如,一个50千克体重的成年人,他的身体中约有3/5是水分,1/5是脂肪,其他的1/5则包括蛋白质、糖、无机盐、维生素等。

由此可以看出食物和人体的关系了。

      

              热能的需要      

              人们要开动汽车,必须要有动力,即由燃料供给能量,才能使汽车开动。

没有燃料,发动机就不能运转,汽车也就不能开动。

在供给汽油时,发动机才能产生开动汽车的能量。

人体也是这样,人体时时刻刻都在活动,不仅走、跑、跳、说话、写字、动脑筋思考问题和劳动等是人体的活动,呼吸、心跳和消化过程也是人体的活动。

人体的一切活动都需要“气力”,科学上把这种“气力”叫做能量(或称热能)。

能量本身是看不见、抓不着的,但是当能量存在时,你能够观察到发生的变化,例如,当一台汽车的发动机点燃汽油时,你能够看到汽车的移动;当木头燃烧时,你能感到热、看到光;当打开电灯开关时,你能见到光;当人们吃过食物以后,人体才能生长和发育、进行体育运动以及做其他活动。

      

              热能并不是一种营养素,它是由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代谢时释放出来的。

由此,这三者统称为生热营养素。

人体对于热能的需要,仅次于对空气和水。

供给热能的营养素和水加在一起,几乎占人体每日膳食的全部重量。

      

              婴幼儿的热能消耗包括以下5个方面:      

              维持基础代谢当人体处在静卧、清醒、完全休息的状态时,在适宜温度(18~25℃)和安静环境中,身体内部的生理活动,如心脏跳动、肺呼吸、肌肉紧张度的维持及其他一些基本生理活动都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这就是基础代谢能量。

此时消耗的能量是人体清醒时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最低能量消耗。

婴幼儿时期基础代谢的需要约占总热能需要量的60%。

由于婴幼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代谢组织所占比例大,故基础代谢率高于成年人,但男女孩之间的差别不大。

      

              供给生长发育的需要生长发育所需热能为小儿所特有,每增加1克的体内新组织,需要18.4~23.8千焦(4.4~5.7千卡)的能量。

处于生长期的儿童,每天供给的能量应该比他们本身活动所消耗的要多些。

这是因为他们形成新组织时还需要能量。

1岁以内增长最快,此项所需占总热能的25%~30%。

      

              人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活动所需要的热能决定于活动的类型、时间和强度。

好动多哭的婴幼儿比年龄相仿的安静孩子,需要的热能可高出3~4倍。

初生婴儿只能啼哭、吮吸,需要热能较少,长大后能自由活动玩耍,则热能的需要量增加。

1岁以内的婴儿,每千克体重需热能为62.7~83.6千焦(15~20千卡),到12岁时每千克体重约需125.4千焦(30千卡)。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人类进食以后,可以使安静状态下的身体能量代谢增高,身体向外界散失的热量增加。

这种由于进食而引起的人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高,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只是增加入体能量消耗,并不增加能量来源。

婴儿期约有8%的能量用于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但因食物不同而有差异,喂母乳时最低,而牛乳或混合喂养时则较高。

      

              排泄的热能消耗每天摄取的食物不能完全吸收,有一部分食物未经消化吸收就被排泄到体外。

摄取正常食物的婴幼儿此项损失通常在10%以内。

      

              蛋白质的需要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组成一切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材料。

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蛋白质不仅用于补充日常代谢的丢失,而且用以供给生长发育中不断增加新组织的需要,因此婴幼儿对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

      

              蛋白质的生理意义有:      

              维持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蛋白质是人体器官和组织细胞不断更新的原料。

胎儿在母体中,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由母体供给。

出生以后,身体继续日日增长,直至充分发育成熟,在此整个生长发育阶段中,蛋白质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调节生理功能蛋白质在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食物的消化过程和细胞内不断进行的物质代谢过程,都是在各种各样的酶催化下进行的。

迄今已知的酶有1000多种,它们都是由蛋白质所组成。

蛋白质还起到调节和控制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作用。

      

              增强身体抗病能力—抗体蛋白质可以使人体对外界某些有害因素保持高度的抵抗力。

例如,人体防御流行性感冒、麻疹、传染性肝炎、伤寒、白喉和百日咳等疾病的抗体,都是一些蛋白质或其衍生物。

抗体能与入侵的各种细菌、病毒和细菌毒素结合起来,使它们的致病能力减弱,使病原体无法生存、繁殖。

因而可以避免感染,减少疾病发生。

      

              供给热能蛋白质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物质之一,然而蛋白质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并不是供给热能。

人体内旧的或已破损的组织细胞中的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分解后的蛋白质大部分作为合成组织细胞的原料被再利用;也有一小部分被排出体外。

在蛋白质的分解过程中,将放出部分热能。

      

              提供必需氨基酸各种生物,甚至同一种生物,体内不同组织中的蛋白质也各不相同。

但是,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

组成各种蛋白质的20多种氨基酸,虽然对人体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并不是都需要直接由食物提供。

其中一部分氨基酸可在人体内合成,或者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成。

这部分氨基酸叫做非必需氨基酸。

有8种氨基酸不能在人体内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必须由每日食物中供给一定数量,营养学上把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颉氨酸。

对婴幼儿,组氨酸也是必需氨基酸。

      

              不同食物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有很大的差别,因而其营养价值也各不相同。

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它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含量和比例,是否与人体所需要的相似。

越和人体需要相似的,营养价值也就越高。

      

              脂肪的需要      

              通常的脂肪是动、植物贮存脂肪的主要形式。

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室温下为液态的称为油,如各种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少,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称为脂,如动物脂肪。

      

              脂肪的生理意义有:      

              贮存和供给能量脂肪是产热能最高的一种营养素,对婴幼儿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贮存和供给能量。

氧化1克脂肪所释放的能量约为9千卡,比氧化1克糖或蛋白质所提供的能量大1倍多。

脂肪是一种含热能高、容积小的贮能和供能物质。

      

              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脂肪是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

细胞膜是由磷脂、糖脂、胆固醇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

细胞膜具有特殊的通透性,并且与细胞的正常生理和代谢活动有密切关系。

固醇是体内合成类固醇激素的重要物质。

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化为胆汁酸、维生素D等。

      

              保护作用及保持体温人体内的脂肪组织分布于皮下、内脏周围。

内脏周围的脂肪组织对内脏起着固定和保护垫的作用,对机械磨擦、移位和撞击有缓冲作用,保护内脏和肌肉免受损伤。

由于脂肪不易导热,有防止热量散失、保持体温的作用。

      

              脂肪在脂溶性物质的吸收和转运上的作用脂溶性物质的吸收、转运往往与脂肪的吸收、转运联系在一起。

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A、D、E、K及胡萝卜素等,都溶于脂肪,随同脂肪一起在肠道被吸收。

脂肪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脂溶性维生素。

膳食中含有一定数量脂肪,可以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脂肪供给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亚油酸是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为生长发育所必需,对婴幼儿非常重要。

      

              脂肪能改善食物的色、香、味,给人以饱腹感富含脂肪的食物可使胃中胃酸的分泌减慢,延长食物的消化时间,给人以饱腹感。

脂肪还能改善食物的感官性状,增加食物的美味,提高食物的可口性、增进食欲。

      

              碳水化合物(糖)的需要      

              人体如同一台机器,要靠动力运转。

机器的动力来源是燃料(如煤、柴油、电等),而人体活动的能源是食物。

在目前我们的生活中,最主要的能源是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叫做糖类。

人们一提到糖,往往联想到的是红糖、白糖、水果糖等,其实这些只是糖类中的一种。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

几乎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体内都含有它,其中以存在于植物界的最多。

因为植物细胞的固体成分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构成,约占其干重的80%。

根据碳水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点,可分为单糖(葡萄糖、果糖等)、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多糖(淀粉和糖原、纤维素和果胶等)。

以上各种糖类,除纤维素和果胶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外,其他都可被人体吸收利用。

      

              碳水化合物的生理意义有:      

              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的热能来源。

它在人体内被消化后,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被吸收。

葡萄糖能迅速氧化为人体提供热能。

用碳水化合物作为主要的供能物质是最合适的。

心脏的工作全靠葡萄糖和动物淀粉供给热能。

肌肉活动也是以葡萄糖为主要燃料;神经组织和脑组织所需要的能源,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供给。

如果人体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就会引起大脑供能障碍,出现昏迷、痉挛,甚至导致死亡。

      

              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物质碳水化合物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一种重要物质,参与了许多生命过程。

例如,糖蛋白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并且是一些具有生理功能的物质,例如某些抗体、酶和激素的组成部分;黏多糖可与蛋白质结合成黏蛋白,是构成结缔组织的基质;糖脂是组成神经组织与细胞膜不可缺少的结构成分之一。

碳水化合物是糖蛋白、黏蛋白和糖脂不可缺少的成分。

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核酸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还具有解毒作用,例如体内肝糖原丰富,则对某些细菌毒素的抵抗力增强。

      

              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和防止酸中毒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者在体内氧化,虽然都能产生热能,但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热能的来源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如果以脂肪为供能的主要来源,可能因氧化不全产生酮体,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酸中毒现象。

碳水化合物可以促进脂肪在体内的氧化,防止由于脂肪氧化产生过多的酮体而导致中毒。

因此,只有碳水化合物才能维持脂肪的正常代谢。

蛋白质主要用于促进身体的生长和组织修补。

在碳水化合物供给热能不足时,可以动用体内贮存的脂肪和蛋白质来供给热能。

因此说碳水化合物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其他功能纤维素和果胶属多糖类,虽然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但是能够促进肠道蠕动,促进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有助于正常消化。

特别是果胶在吸水膨胀后可增大粪便的体积,有利于粪便的排出。

      

              水的需要      

              水是人体中含量最大的组成成分。

成年人体内的水约占体重的63%,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物质。

水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是不能缺少的物质,正如人体的生命活动不能缺少阳光、空气一样。

人几天不吃饭,还可以生存,如果几天不喝水,就会危及生命。

      

              水的生理功能包括:      

              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水是良好溶剂。

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运输和排泄都离不开水。

例如摄入体内的食物,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消化、吸收和运输。

代谢废物的排泄也离不开水。

这一系列的消化吸收过程,都必须有水的参与。

      

              调节体温当外界温度升高时,水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恒定的体温。

这是因为蒸发水分时能够散发大量的热,因而蒸发少量汗,能带走大量的热。

水在血液循环中,还可以把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热迅速均匀地输送到全身体表,散发到环境中去,保持体温的恒定。

      

              维持脏器的形态一部分水在体内与蛋白质、黏多糖和磷脂结合,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成胶冻状,使得体内某些组织含水量虽多(如心脏含水量约70%以上),但仍具有一定的形态、硬度和弹性。

      

              滑润作用唾液有利于吞咽;关节腔内的滑液能够减少关节活动时的磨擦;腹腔、腹膜的浆液,以及呼吸道和胃肠道的黏液,都有良好的滑润作用。

      

              无机盐的需要      

              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虽然仅占体重的4%左右,但种类较多。

无论其存在形式如何,含量多少,统称为无机盐。

包括含量较多的钙、镁、钾、钠、磷、硫、氯七种常量元素,和体内含量极少的铁、铜、碘、锌、氟、锰、硒等微量元素。

它们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构成组织细胞必不可少的物质。

下面分别叙述几种主要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钙钙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无机盐,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

其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在骨骼发育和牙齿形成的关键时期,钙缺乏所导致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通常,成人体内的含钙总量约为1200克,其中大约99%集中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约1%的钙以游离或结合的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及血液中。

游离钙与骨骼钙维持动态平衡,就是骨骼中的钙不断地从破骨细胞中释放出来,而游离钙也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内,通过这种方式进行钙的更新,以保证骨骼、牙齿的正常生长。

男性到18岁以后,女性则更早些,骨的长度开始稳定,但骨的密度仍继续增加若干年,这时期应特别注意钙的摄入。

钙的另一个功能是维持正常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例如心脏的正常搏动,肌肉、神经正常兴奋性的传导和适宜感应性的维持,都必须有一定量的钙离子存在。

钙还帮助血液凝集和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压。

钙对体内许多酶有激活作用。

      

              磷磷也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材料。

磷和钙结合形成磷酸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其中钙与磷的比值约为2:1。

磷也是构成细胞中很多重要成分的原料,例如核酸、脑磷脂和某些辅酶等。

磷参与葡萄糖和脂肪的代谢。

磷还有助于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

      

              铁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必需成分,有60%~70%的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每1克血红蛋白内含铁3.35毫克。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有色物质,在血液中携带氧,并将氧由肺输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对维持人体组织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必需的。

铁还是肌肉组织中肌红蛋白的成分,体内3%的铁存在于肌红蛋白中。

肌红蛋白将氧输送到肌肉细胞中,通过生物化学反应,供肌肉细胞收缩用。

1%的铁存在于酶系统中(有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参与组织呼吸,推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

其余26%~36%的铁,以运铁物质(例如运铁蛋白)和储备铁的形式(例如铁蛋白)储存于肝脏、脾脏和骨髓中。

铁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起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铁长期摄入不足,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就会停滞,并可影响到智力发育。

铁缺乏以及由缺铁引起的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营养问题。

      

              锌人体内锌的含量为1.4~2.3克,主要分布在头发、皮肤、骨骼、肝、肾、肌肉、胰、脾、胃肠道、红细胞和男性的睾丸中。

锌是体内物质代谢中很多酶的组成成分和活化剂,现已知道锌与60种以上的酶类有关。

锌在核酸、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锌参与碳水化合物(糖)和维生素A的代谢过程。

锌还具有维持胰腺、性腺、脑下垂体、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的作用。

婴幼儿缺锌时会出现生长发育缓慢、味觉减退、食欲不振、贫血、创伤愈合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现象。

所以,锌是促进生长发育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

      

              碘在山区常会看到一些人患粗脖子病,这种病与缺碘有关。

长年雨水的冲刷,使海拔较高的山区地表面的无机盐流失,碘也随之减少,从而造成山区的动、植物食物中碘含量很低,满足不了人体需要,引起了粗脖子病的发生。

医学上把这种病称为甲状腺肿。

碘主要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

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物质代谢的重要激素。

碘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与骨钙化,所以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缺碘地区患甲状腺肿大孕妇(孕期缺碘)所生的孩子易发生克汀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智力障碍,是因碘缺乏而造成人体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形式。

      

              氟氟离子与磷灰石结构有较大的亲和力,故体内的氟主要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

它对骨骼和牙齿的生长与形成均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预防龋齿。

现己证明氟是惟一能降低儿童龋齿患病率和减轻龋齿病情的营养素。

近年来,还发现氟也能促进伤口愈合和人体对铁的吸收。

但氟的摄入量不能过高,例如水中含氟量过高,长期饮用这种水的人会得氟斑牙,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可引起氟骨症。

      

              维生素的需要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

如果人体缺乏维生素,就会引起疾病,甚至导致死亡,例如坏血病、脚气病、恶性贫血等。

对于婴幼儿,要保证从膳食中摄取适量的维生素,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目前,已知的维生素有20多种,它们在人体内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人体的组织,主要与蛋白质合成多种酶,参与人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

它们多数不能在人体内合成,要由食物供给。

通常人们按各种维生素发现的先后顺序,将其命名为维生素A、B、C、D、E等。

后来又按维生素的性质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等,后者包括B族维生素(B1、B2B6、B12尼克酸、叶酸等)和维生素C。

      

              维生素A维生素A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中只含有维生素A原,又名胡萝卜素,它们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变成维生素A,与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A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

维生素A与机体的生长、骨骼发育、生殖、视觉及抗感染有关。

维生素A严重缺乏时会引起夜盲症。

维生素A还有维持上皮细胞健康的功能。

上皮细胞是人皮肤表面的细胞,也是口腔、食管、胃、肠、肺、气管、尿道、膀胱等器官内壁的表层黏膜细胞,这些细胞能分泌黏液使表面滑润,并且保护细胞不受外来物(如细菌)的侵染。

当这些黏膜细胞受到损害时(如感染),就会分泌更多的黏液将外来物赶走,上呼吸道感染时流鼻涕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体内维生素A不足时,上皮细胞可发生退化,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脱落,于是皮肤变得干燥、角化,变成鸡皮样,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等抵抗外来侵袭的能力降低,容易被细菌感染;眼睛的角膜干燥,容易被细菌侵入而发生溃疡,最后穿孔而造成失明。

维生素A能够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及骨骼的发育。

当缺乏维生素A时,会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发生障碍,生理功能也会受到影响。

      

              但是,维生素A摄入量过多也会引起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过度兴奋、骨疼痛、头发稀疏、肌肉僵硬和皮肤瘙痒等。

因此,维生素A的摄入量要适当。

      

              维生素D在我国北方,人们有时会看到小孩骨骼畸形,如“0”、“x”形腿,这就是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佝偻病。

维生素D对骨骼的形成非常重要,它可促进钙、磷在肠道中的吸收,从而保证牙齿和骨骼的正常发育,同时也是钙、磷在体内正常代谢的必需物质。

但是,摄入过多的维生素D对人体有严重危害。

一般每日摄取量不宜超过400国际单位。

每人每天摄入维生素D量大于2000国际单位,可导致钙吸收增加,使血钙过多,过多的钙沉积在软组织内,如心脏、血管、肺和肾小管。

轻度中毒表现为食欲减退、过度口渴、恶心、呕吐、烦躁、大便干燥或与腹泻交替出现。

严重者可有智力发育不良。

      

              维生素B1维生素B1是水溶性维生素中的一种。

当人体摄入过多的维生素B1时,多余的摄入部分经尿中排泄掉,因而没有过量的危险性。

      

              维生素B1参与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的中间代谢。

人们将食物吃进体内,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将食物转变成小分子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在体内经过复杂的新陈代谢作用后放出能量,供人体活动的需要。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要依赖于维生素B1的参与。

维生素B1是碳水化合物氧化过程中所需酶的组成成分。

当维生素B1缺乏时,就会影响这些酶的合成,使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发生障碍,而且还影响到氨基酸的合成代谢及脂肪酸的合成。

维生素B1还可以增加食欲,促进生长,对神经细胞膜的传递功能也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B2我们有时可以看到,有些人烂嘴角,特别是在农村,许多小孩子口角发白,严重的还会出现裂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体内维生素B2不足是造成这种症状的主要原因。

      

              维生素B2是人体许多酶系统辅基的组成成分。

在人体内,各种物质不断地进行代谢,在代谢过程中有许多酶参与,维生素B2是组成这些酶辅基的组成成分。

这些辅基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是组织呼吸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类递氢体,是细胞氧化过程中所必需的物质,因此可以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身体健康。

当人体内缺乏维生素B2时,就会出现口角炎,严重时还会出现唇炎、舌炎、角膜炎,男性还会出现阴囊炎。

      

              维生素C维生素C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胶原蛋白的形成。

胶原蛋白如同是细胞之间的粘合剂,当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等细胞间质的合成会发生障碍,使伤口的溃疡不易愈合,并且由于毛细血管管壁受损,通透性增大,严重时还会引起皮下出血、肌肉和关节出血等坏血病症状。

在外科手术后,为了促进伤口尽快愈合,除注意蛋白质营养外,还要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对防止贫血有重要作用。

铁是红细胞内血红蛋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维生素C能促进铁在肠道内的吸收。

叶酸也是参与造血的维生素,但叶酸只有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才能转变成具有生理活性的四氢叶酸,在体内发挥作用。

      

              婴幼儿期的合理喂养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好处      

              随着新生儿来到人间的第一声啼哭,母亲哺乳婴儿的使命便开始了。

母乳喂养是人类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

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物和饮料,含有多种的营养成分,能供给婴儿4~6个月内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

而且母乳中的各种营养成分容易消化吸收,其质和量随着婴儿的生长和需要相应增加。

母乳还含有可以帮助消化的酶和抵抗某些疾病的抗体,例如免疫球蛋白、溶菌酶、乳铁蛋白、白细胞等,这些成分有助于预防婴儿腹泻、佝偻病、感冒和其他小儿疾病。

每个母亲都有能力用母乳喂养她的孩子。

母乳可向出生后4~6个月的孩子提供全部营养,不需添加水及其他食物。

从4~6个月后,除继续给予母乳喂养之外,应及时合理添加其他辅助食物,具体方法见第三章《合理添加辅助食品》。

孩子出生后的第2年,除吃辅助食物外,母乳仍是其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并且能帮助孩子抵抗疾病。

因此,母乳喂养应持续到1~2周岁。

      

              母亲在哺乳过程中,通过对婴儿皮肤的接触、爱抚、目光交流、微笑和语言,可增进母婴的感情联系,促进乳母和婴儿情绪的安定,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发育;由于母乳喂养,母婴接触密切,使母亲能及时了解婴儿的冷暖、饥饿、疾病,使婴儿得到更好的照顾。

      

              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好处      

              产后尽快用母乳喂养新生儿,由于哺乳过程中婴儿对乳房的不断吮吸,刺激母体内催产素的分泌而引起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子宫出血的危险,可促进产后子宫较快地恢复到孕前状态,并可避免乳房肿胀和乳腺炎的发生。

同时由于分泌乳汁消耗大量能量,促使孕期所贮存的脂肪被消耗以补充母体的能量需要,有利于乳母的体重尽快复原,预防产后肥胖。

并且,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发生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

      

              初乳      

              产后二三天内,母亲的乳汁分泌功能尚未完全建立,母乳量较少,在此短时间内新生儿可从自己肝脏中大量贮存的糖原获得较多的能量。

刚分娩后所产生的母乳呈淡黄色而黏稠,称为“初乳”,至1周后称为过渡乳,大约2周后为成熟乳,呈乳白色。

有些人认为初乳不能喂哺婴儿,这是错误的。

初乳营养成分极高,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和抗病物质,对婴儿十分珍贵,千万不要扔掉,应全部喂给孩子,不要用其他食物或饮料喂新生儿来替待母乳。

初乳的特点在于:(1)蛋白质含量高,早期初乳约含10%,而成熟乳仅含1%。

(2)含有许多免疫活性物质,例如乳铁蛋白、白细胞和多种抗体,它们能杀死细菌和病毒。

乳汁中的这些抗病物质可以通过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称为血液中抗体,并可减少过敏反应;这些物质对婴儿防御感染十分重要。

(3)初乳能促使新生儿未成熟的肠道发育,为肠道早日消化吸收“成熟乳”做准备。

(4)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锌、铜,而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适合新生儿的营养需要和消化能力。

如果能让新生儿吮吸到初乳,不但可以保护新生儿的消化道及呼吸道黏膜,而且还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有助于预防婴儿腹泻、感冒和其他常见病。

      

              母乳与牛乳的比较      

              母乳喂养对于母亲和婴儿均具有牛乳、羊乳等人工喂养无法取代的有利作用。

比较成熟母乳与未加工的牛乳营养成分,两者有不少差别。

简而言之,牛乳含有较多的蛋白质,但碳水化合物较人乳少得多,脂肪稍少于母乳,热能基本相同。

因此,对牛乳最简单的改进方法使之适合喂养婴儿是进行稀释并加入碳水化合物。

      

              比较点母乳牛乳蛋白质、乳糖、脂肪、矿物质比例适当、易于消化吸收不如母乳维生素满足需要不足消化酶较多较少胃内乳凝块较小较大胃内消化时间较短较长细菌污染无可能喂哺方便不方便温度适宜人工调整水分足够,不需要另外补充需要补充过敏反应无可能。

      

              蛋白质母乳含酪蛋白少而乳清蛋白占60%左右,在胃内形成较稀软的凝乳,易于消化吸收。

牛乳蛋白质含量较母乳高3倍,但80%为酪蛋白;水溶性的乳清蛋白较少,因此在婴儿胃中易形成较稠之凝乳。

母乳蛋白质总量虽较牛乳少,但所含必需氨基酸丰富,适于婴儿生长发育需要。

并且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对婴儿的大脑发育、智力发育和视力有重要作用。

      

              脂肪母乳所含脂肪量高于牛乳,且由于含有脂酶而易于被婴儿吸收。

更重要的是母乳含有大量的亚油酸,远远超过牛乳,因此以牛乳喂养时因亚油酸不足所引起的婴儿湿疹在母乳喂养的婴儿中可以得到防止。

乳中脂肪含量个体差异很大,同一个乳母的哺乳过程中也有差别,每次哺乳时最初的乳汁脂肪含量仅为1%~2%,这种较稀的奶有利于解除开始喂奶时婴儿的口渴情况,随后的乳汁脂肪含量增高,则可供给婴儿大量的能量。

      

              碳水化合物乳糖是母乳和牛乳中惟一的碳水化合物。

母乳乳糖含量高于牛乳且变动不大,除供给热能外,一些乳糖在小肠中转变成乳酸,有利于预防肠道细菌的生长,并可能有助于钙和其他无机盐的吸收。

      

              无机盐及电解质母乳含钙量虽较牛乳少得多,但由于母乳中钙和磷的比值为2:1,适合于婴儿肠道吸收并可满足其需要。

母乳及牛乳含铁量均低,但母乳中铁约有75%可被吸收。

母乳中钠、钾、磷、氯均低于牛乳,但能满足婴儿的需要。

      

              维生素如果乳母的膳食营养较充足,则婴儿在头4~6个月内所有维生素的需要量均可通过母乳得到满足。

维生素D在母乳中含量虽少,但母乳喂养的婴儿若能经常晒太阳亦很少发生佝偻病。

乳中维生素A、B、C含量亦因膳食不同而变动很大。

每100毫升母乳中含维生素C3~4毫克,可满足婴儿的需要。

牛乳所含维生素C不仅较母乳少,且常因加热被破坏。

每100毫升母乳中含维生素B110—20微克。

母亲患脚气病的地区,婴儿脚气病也常见。

母乳中维生素B2含量较牛乳少,但已足够婴儿需要。

      

              母乳喂养方法      

              尽可能早开始喂奶孩子出生断脐后,如果产妇和新生儿的状况好,就可把新生儿送到母亲怀中吮吸双侧乳房,早吮吸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之一。

开始时可能奶量极少或无奶,但新生儿吸吮乳头的过程可刺激母亲体内产生催乳素,促使乳汁分泌。

为能产生足够的母乳,只要孩子想吃,就应喂奶,不必定时。

有时新生儿一吃到奶就入睡,这时母亲可用手轻揉孩子的小耳朵让其醒来继续吃奶,直至吃饱。

      

              怎样掌握喂奶次数和时间每日母乳喂哺的次数可根据婴儿的饥饱和母亲乳房饱胀感觉来决定。

喂奶应根据婴儿的需要随要随喂,不要定时哺乳,以减少乳房的充盈。

婴儿不定时地频繁吸吮乳头是刺激乳汁分泌的动力,吸吮次数、强度、持续时间与乳量的分泌相关,这样乳汁越吸越多。

随着婴儿月龄的增加,胃容量增大,母乳的分泌量也增多,婴儿的吃奶时间可以定时,可每3~4小时喂哺一次,但仍然要掌握按需哺乳的原则。

喂奶的正确姿势母亲喂奶时婴儿吸吮乳头的姿势极为重要,不正确的吸吮姿势可产生许多问题,例如乳头溃疡或皲裂、乳汁量不足、婴儿拒绝吸吮等。

喂奶时,母亲的全身要放松,婴儿的整个身体要贴近母亲,婴儿的嘴要全部含住乳头,用上臂托住孩子的肩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而另一只手的拇指和四指分别放在乳房上、下方,柔和地握住乳房。

将乳头从婴儿口的上唇向下唇滑动以引起婴儿觅食反射。

当婴儿嘴张大时,柔和地将乳头送人婴儿口内。

这时婴儿轻松愉快,母亲也不感觉乳头疼痛。

喂奶时,需保持婴儿头和颈的伸展,以免乳房压迫鼻部而影响呼吸,但也要防止婴儿头部与颈部过度伸展造成吞咽困难。

      

              母亲喂奶时要采取舒适的坐位,将孩子斜抱在怀中,使新生儿能舒服地躺在母亲的怀里,并要保证新生儿呼吸道畅通。

侧卧和仰卧位容易引起婴儿噎奶或窒息。

喂哺一次持续时间取决于婴儿的需要。

让婴儿吃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

为了保证母乳喂养,除掌握正确喂哺方法外,还应学会如何护理自己的乳房。

      

              如何判断母乳是否充足新生儿喂哺后,安静入睡,大小便正常,体重增长正常。

一般新生儿期体重增长800~1000克,表明母乳充足。

如果乳汁不足,应设法增加母乳分泌量,通常的方法是增加吮吸次数,乳母要保持心情舒畅、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乳头的卫生在喂奶前,母亲要洗手,用温开水清洗奶头并用清洁毛巾擦干,先用手按压乳头挤出几滴乳汁,然后再把整个乳头放进婴儿嘴里。

哺乳期间,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

      

              母乳喂养和断奶母乳喂养应持续到婴儿1岁以后,最长不超过2周岁。

4~6个月后应开始添加辅助食品。

断奶时间应选择孩子不生病、气候合适的季节,如凉爽的秋天或温暖的春季。

体质较好的婴儿断奶时通常不会发生什么问题;对于早产儿或体质差、体重轻或经常生病的孩子,应酌情延缓断奶时间。

如果孩子断奶后,出现生长发育异常或不正常的现象,应咨询儿科医生或及时就医。

      

              不宜用母乳喂养的情况母亲是精神病患者;母亲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母亲患有乳腺炎或乳腺脓肿时,应暂时停喂;母亲有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等;患传染性疾病的母亲,例如艾滋病、乙型肝炎患者等。

      

              常见问题与解决办法      

              奶量不足怎么办事实上,只要喂奶的姿势正确,并经常让婴儿吸吮乳房,几乎所有的母亲均可产生足够的乳汁。

哺乳期的母亲应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注意平衡膳食以保证合理营养,同时多吃猪蹄汤、鸡汤、鱼汤等食物有助于泌乳。

哺乳期间,乳母要保持心情愉快,如果乳母的心情不好,将会影响下奶的时间和奶量。

丈夫要多注意妻子的情绪波动,及时做好安慰工作。

      

              乳母的营养状况很重要乳母的营养状况也和奶量有密切的关系。

无奶或少奶是乳母营养不良的一个表现。

产后乳母身体较虚弱,比一般人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以满足产后身体的恢复和哺喂婴儿。

所以,产妇除主食外应多摄入鱼、肉、蛋、蔬菜和水果。

乳母食物的烹调方法以烧、煮、炖为好,每餐要有汤,如鸡汤、鱼汤等。

这样既可以增加营养,又可以促进乳汁的分泌。

      

              过早给孩子喂糖水和饮料不好那些不相信自己有足够乳汁的母亲,往往在孩子出生后很早就用其他食物和饮料喂孩子。

这意味着婴儿吸吮母乳的次数减少,因而母乳的分泌量也减少。

过早给婴儿喂糖水、牛奶或其他食物,对小儿有许多坏处:      

              1.母乳含有抗病物质,使孩子少患腹泻、感冒和其他疾病。

如过早加喂其他食物和饮料,母乳的摄入量减少,使孩子得不到这种特殊保护。

      

              2.使用不清洁的奶瓶,小儿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人工喂养的孩子患腹泻死亡的危险性比用纯母乳喂养的孩子要高得多。

      

              3.给婴儿喂糖水,容易引起肠道发酵而引起腹泻。

      

              4.使用奶瓶喂养婴儿,可造成奶头错觉,婴儿不愿意吸吮母乳,乳头得不到刺激,泌乳量就会越来越少。

      

              乳头痛、有裂口怎么办喂奶姿势不正确是造成乳头痛和乳头裂口的主要原因。

喂奶时,不要让小儿含着乳头吸吮,应让小儿的嘴啜住乳头和乳晕,才能将乳窦中的乳汁挤压出来。

哺乳前不要用肥皂洗乳头,要用干净的温水轻轻擦洗,因为洗去保护乳头的油脂容易引起乳头皲裂而出血。

如果乳头已有裂口不要涂药,可在哺乳后留一点奶在乳头上,让它自然干燥,可保护皮肤以免感染。

      

              乳房胀怎么办乳胀引起乳房紧张,使乳晕和乳头伸展性缩小,影响小儿吸吮。

这时应用手轻轻自乳晕外向乳头处挤压,挤出些乳汁,使乳晕柔软些,这样小儿才能正确的含住乳头和乳晕,吸出乳汁来。

乳胀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及早开始喂奶和让小儿早吸吮乳头所致。

所以预防乳胀的主要方法是及早开始喂奶,让小儿勤吸吮。

      

              孩子吐奶是怎么回事哺乳后孩子吐奶是因为小儿在吸吮乳汁的同时也吸入了一些空气,胃中空气沿食管上涌即造成吐奶。

所以每次喂奶后,应将婴儿抱起头伏在母亲肩上,母亲轻拍婴儿背部,直至小儿打出气嗝,将吸入胃内的空气排出,可避免吐奶。

      

              乳房有疼痛的肿块怎么办当乳管发生阻塞时,使乳汁无法排出积在乳腺中就容易引起乳房胀痛、红肿。

发生肿块的乳房仍要让小儿勤吸吮,通过吸吮使乳管通畅,才能消肿。

另外用手轻轻地将肿块向乳头方向推挤,迫使乳管通畅。

如果1~2天红肿不消,则需请医生检查。

      

              人工喂养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母乳或不能用母乳喂养婴儿,而用牛乳、羊乳0其他兽乳或其他合理的代乳品喂哺婴儿,统称为人工喂养。

虽然人工喂养方法日见进步,但是兽乳与人乳比较仍有一定的缺点。

但在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只好采用人工哺育。

兽乳中最常用的是牛乳,其次是羊乳。

牛乳、羊乳除新鲜应用外,可以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改变它的性质,使之更适合婴儿。

牛乳可制成奶粉、酸奶及去脂奶或去脂奶粉等,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新鲜牛奶、羊奶、全脂乳粉或豆制代乳粉等进行喂养。

豆浆亦是合乎婴儿营养需要的代乳品。

应尽量选用专为婴儿设计配制的婴儿配方奶粉来进行喂养,其营养成分应接近母乳,没有细菌污染,容易消化吸收,没有色素、添加剂等有害物质。

虽然人工喂养不及母乳喂养,但如喂养得当,婴儿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鲜奶喂养      

              最常选用的是鲜牛奶。

牛奶是较为完善的食物,但其营养成分组成及某些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尚不及母乳,尤其是蛋白质与脂肪。

如选用牛奶喂养,应把牛奶加热煮沸3~5分钟,以达到灭菌目的,并可使奶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易于消化吸收,还可以避免由牛奶引起的肠道出血。

哺喂新生儿时,首先应加水稀释牛奶(1岁以下的婴儿不宜直接饮用未稀释的牛奶),使其所含蛋白质浓度近似母乳,并使形成的乳凝块较细较柔软,更易被婴儿胃肠道中的蛋白分解酶所消化。

牛奶与开水的地例开始为2:1,1~2周后可调整为3:1,再逐渐增至4:1,1~2个月后就可采用不稀释的全奶。

牛奶中的乳糖含量比母乳低,一般可加5%~8%的蔗糖进行补充。

因为牛奶中所含蛋白质、无机盐量较多,肾溶质负荷较高,故需水量相对较多,可用温开水、米汤或果汁补充。

可按小儿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以婴儿吃饱、满足为宜。

      

              羊乳也是良好的营养品。

羊奶成分与牛奶近似,蛋白质稍高于牛奶,并且乳白蛋白较高,乳凝块细而软,易于消化;含脂肪量也较高,其脂肪球较牛乳为小,接近母乳,适于喂哺婴儿。

需要指出的是,羊乳所含维生素B12量较牛乳为少,叶酸含量甚微,含铁也少,故如单纯长期喂以羊奶而不注意补充,可使婴儿发生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如能按时合理添加辅食,即可避免。

      

              存在问题:如果用奶量估计不好,补充的奶量过多,或没有加水冲淡,可使婴儿消化不了;牛奶中所含蛋白质约是母乳的3倍,直接给予这样高的蛋白质将会增加肾脏负担,甚至使肾功能受损,同时高浓度的蛋白质还会引起出血性小肠炎;当给予的奶量不够时,可能会出现热量及蛋白质的供给均不足,直接影响婴儿的体格发育。

      

              乳制品喂养      

              全脂奶粉一全脂奶粉是鲜奶经消毒、脱水、喷雾干燥制成。

因经喷雾干燥处理,蛋白质凝缺细小、柔软,较鲜奶易于消化,且已灭菌消毒,适宜婴儿使用。

但挥发性脂肪、糖与维生素等有所减少。

配制时按重量比为1:8、按容量比为1:4即可还原为原鲜奶。

喂哺方法同鲜奶喂养。

      

              婴儿配方奶粉婴儿配方奶粉参照母乳组成成分和模式,在营养组成上对牛奶的组成加以调整和改进,配制成适合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制品。

这种奶粉的营养成分接近母乳,但尚不具备母乳的其他优点,尤其缺乏母乳中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和酶类,故不能代替母乳,但较鲜奶或全脂奶粉等更易消化吸收营养较平衡和全面。

其调制方法与一般奶粉相同;应按该婴儿配方奶粉的说明进行喂养。

目前我国研制了三类婴儿配方奶粉,即婴儿配方乳粉I、婴儿配方乳粉II和婴儿配方乳粉III,市售的母乳化奶粉通常是婴儿配方乳粉II。

      

              婴儿配方乳粉I是以新鲜牛乳(或羊乳)、白砂糖、大豆、饴糖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索和无机盐经加工制成供婴儿食用的粉状产品;婴儿配方乳粉II和婴儿配方乳粉III是以新鲜牛乳(或羊乳)、脱盐乳清粉(配方III)、买麦芽糊精(配方粉III)、精炼植物油、奶油、白砂糖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维生索和无机盐,经加工制成的供6个月以内婴儿食用的粉状产品。

      

              其他乳制品其他乳制品有脱脂奶粉、炼乳和酸奶等。

脱脂奶粉系鲜奶经脱脂、浓缩,然后喷雾干燥制成。

产品脂肪含量不超过1.3%。

不宜采用脱脂奶粉喂养婴儿,主要是因为其热量低,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热量。

      

              淡炼乳又称浓缩乳,吃时加开水1倍即复原为全脂鲜奶。

此种乳制品含有与鲜奶近似的蛋白质,在胃酸或凝乳酶的作用下,易形成柔软凝块,脂肪球变小,较新鲜奶易消化,适合喂养婴儿。

甜炼乳含糖量可高达40%以上,一般使用时应加4.5倍的水稀释,这时含糖量合适,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较低,因此不适合单独喂养婴儿。

同样,麦乳精含糖高,含乳很少,也不宜用来喂养婴儿。

      

              酸奶成分与原鲜牛奶相似,但酸度增加有酸味,乳凝块也变细,利于消化吸收,并可刺激胃酸分泌。

牛奶中的乳糖已被发酵成乳酸,对“乳糖不耐症”的人不会出现腹痛、腹泻,尤其适合用于喂养消化力较弱或患腹泻的婴儿。

      

              豆制品喂养      

              豆制代乳粉是以大豆为基础配制的代乳粉,基本成分有黄豆粉、米粉或麦粉,加入糖、植物油、骨粉、蛋黄、盐、维生素等配制而成,其营养成分、热量近似牛奶,基本上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在母乳缺乏而乳及乳制品又供应不足的地区,可用以喂养婴儿,也适用于喂养对牛奶过敏及有乳糖不耐症的婴儿。

      

              在经济条件差的地区,也可利用当地资源,在家庭用黄豆粉、米粉或面粉,加入鸡蛋、蛋壳粉、芝麻等食品自制简易代乳粉喂养婴儿。

市售的糕干粉、奶糕等主要为米粉和糖混合制成,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钙等含量偏低,且质量差,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不宜作为婴儿代乳品来喂养婴儿,只能代替粥或面糊作为4个月后婴儿的辅助食品。

      

              豆浆用大豆制成,含有大量大豆蛋白及B族维生素。

豆浆的营养价值虽稍逊色于牛、羊乳,但价廉易得。

      

              各种谷类粉喂养      

              目前在农村中,由于母乳不足而采用的代母乳食物主要是谷类,少数是谷类加上一些豆类或奶类食品,很少数全部用牛、羊奶。

南方地区多用稻米粉,北方地区则多用小麦粉、小米粉或玉米粉等,调煮成糊喂养婴儿。

这类食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和钙的含量偏低。

如用这种粉作为缺乳婴儿的代乳食物,较长期的使用,则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婴儿有时也能长胖,但不结实,是虚胖。

这样的孩子对疾病的抵抗力差,容易患营养缺乏病。

      

              人工喂养注意事项      

              1.所用奶瓶以大口直立式玻璃制品为宜,以便于洗刷消毒。

通常准备几个,每日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哺用1个;奶瓶和奶嘴的取用应注意清洁卫生,以免食具污染病菌,引起腹泻、呕吐等,危害婴儿健康。

      

              2.每次喂哺时间在20分钟左右,不宜超过30分钟,一般每次间隔在3小时以上。

不可强迫婴儿将瓶内牛奶吃完,剩余的奶汁应立即倒掉,洗净奶瓶,避免细菌生长。

      

              3.两次喂养期间应喂予适量温开水,因为牛奶中蛋白质和无机盐含量较高,如不多喂水,可能导致婴儿大便偏干;如果气候干燥时,可适当增加喂水量。

      

              4.人工喂养儿与母乳喂养儿一样,要及时合理添加辅助食品,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

      

              5.人工喂养时,应由母亲亲自喂哺为好,可增加母亲与婴儿的接触与沟通,有利于婴儿的心理发展。

      

              6.需要注意有时喂牛奶可能发生过敏反应。

刚开始喂予牛奶时,应先给予小量,观察婴儿有无过敏症状,包括呕吐、腹痛、烦躁不安、湿疹、荨麻疹等症状,通常喂予牛奶3小时左右婴儿便可出现症状。

如发生过敏,应立即停用牛奶而改用其他不含牛奶的代乳品。

重症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混合喂养      

              混合喂养是因母乳不足或母亲因工作或其他原因,不能按时给婴儿喂哺时,采用牛奶、羊奶、乳制品或其他非乳类代乳品每日代替1~2次母乳的喂养方式。

混合喂养时用以补充或代替母乳的食品与人工喂养时相同。

混合喂养时最好每次先尽量哺母乳,吸空乳房,不足时再添喂其他食品,这样可使婴儿多得母乳,且刺激乳腺,促进乳汁分泌,防止母乳进一步减少,并有增多的希望。

      

              添加牛、羊乳      

              如母乳不足时,可在适当时刻,例如在下午或傍晚母乳缺乏时,添加牛、羊乳。

或在每次喂哺母乳之后,补给一定量的牛、羊乳。

每日喂哺母乳的次数同以前一样,这样乳汁的分泌由于经常的刺激而仍可维持,如奶量恢复,可以停止补给牛、羊乳。

加牛奶的量取决于各个婴儿的年龄及母乳缺乏的程度。

如在每次母乳后加牛乳,其量可试由婴儿任意自奶瓶吸食,直至满足其食欲为主。

试用几天后,若婴儿消化能力维持正常情况,即可确定其用量。

      

              这种喂养方法,叫做混合喂养,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添加辅食      

              在第1年中,除母乳外,需及时合理地添加其他辅助食品。

不论母乳喂哺或人工喂养,是同样需要的。

添加辅食可以供给丰富的营养,特别是无机盐和维生素,以促进肠功能及牙齿的正常发育。

添加辅食的方法与人工喂养时相同,详见第三章《合理添加辅助食品》。

      

              家庭自制简易婴儿代乳食品      

              合理地调配膳食是保证人体良好的营养状况与健康的重要环节。

膳食营养效果的好坏,对于婴幼儿更为重要。

婴幼儿生长快,代谢旺盛,与成年人相比所需要的营养素就相对较多,但其消化器官还没完全发育成熟,消化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对于婴幼儿的膳食,无论在计划、制备或清洁卫生方面都应特别重视。

鉴于在我国农村,母乳不足的婴幼儿常常得不到物美价廉的代乳食品,因此如何为其解决合理的代乳食品,这是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地制宜制作些简易婴儿代乳食品用于喂养婴儿,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家庭自制鸡蛋稻米粉      

              【原料及用量】大米500克,鲜鸡蛋150~200克,食盐5克,碳酸钙片(每片重0.5克)6片(也可用骨粉5克或鸡蛋壳粉5克);如有条件可多加一点鲜鸡蛋,如有蛋黄粉或全蛋粉则更为方便;可能时,添加适量植物油(1%~3%)和蔗糖(10%~15%)。

      

              【加工方法】去除大米中的杂质,放入锅内炒熟;趁热将事先打匀的鸡蛋分3~4次倒在大米上,边倒边炒;加一次鸡蛋炒干后再加第二次,直至把全部鸡蛋都放入炒干为止;将炒好的大米晾凉,加入研成粉的碳酸钙(或骨粉、蛋壳粉)和食盐,磨成粉,过80~100目筛,粗粒再磨再过筛,混匀后保存于干燥处备用。

家庭自制时,可用小石磨磨粉。

需要注意的是,避免鸡蛋沾到锅上,不要炒糊。

      

              注:蛋壳粉的制备:将蛋壳放入水中煮沸30分钟,取出炒黄并磨成细粉,过100目筛即成。

      

              【食用方法】取适量代乳粉用水调匀,在温火上煮,边煮边搅直至煮开成糊状。

也可以将代乳粉放在碗内调好后,在蒸饭时同蒸,蒸熟取出搅匀即成,一般不需另加糖。

如喂小婴儿,可调稀一些,用奶瓶喂。

喂大一些的孩子,可调稠一点用小匙喂。

      

              【适用对象】适用于6个月以内婴儿。

在无其他乳类代乳品的地区,1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也可给予鸡蛋大米代乳粉。

      

              家庭自制豆蛋代乳粉      

              【原料及用量】小麦粉3000克,玉米面1000克(也可换成小米面、大米面等谷粉),黄豆面3000克,鲜鸡蛋1000克,食盐半两,碳酸钙40克(也可用骨粉或鸡蛋壳粉50克),维生素B220毫克(相当于4片),植物油50克,食糖适量。

      

              【加工方法】先将黄豆粉平铺在笼屉布上,厚度不超过5cm,用蒸汽蒸1~2次,每次半小时(从上屈时算起);取出晾凉,炒干;将细玉米面与事先打匀的鸡蛋混合搓细后再用文火炒干,与炒干的黄豆粉和盐磨细过80目筛;将小麦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干;将炒干的小麦粉,磨细的鸡蛋玉米粉、黄豆粉、骨粉、维生素B2(将片压成粉)混合过40目筛,充分混匀即得成品。

      

              【食用方法】取适量代乳粉加水调匀,也可加少量食糖和几滴食用油或再加一点食盐,在文火上煮,边煮边搅,直至煮开成糊状。

也可以将代乳粉放在碗内调好后,做饭时同蒸,蒸熟后取出搅匀即可喂婴儿。

如喂小婴儿可以调得稀一些用奶瓶喂,6个月以上的婴儿可以调得稠点,用小勺喂。

注意刚开始时,要给予少量,待适应后逐渐增加。

      

              【适用对象】完全没有母乳喂养的孩子,如全吃代乳粉。

      

              【原料及用量】小麦粉3500克,玉米面1500克(也可换成小米面、大米面等谷粉),鲜鸡蛋1500克,食盐25克,碳酸钙40克(也可用骨粉或鸡蛋壳粉50克),维生素B220毫克(相当于4片),植物油50克,食糖适量。

      

              【加工方法】将玉米粉与部分事先打匀的鸡蛋混合搓细,在文火上炒;待炒干后再将其余的鸡蛋分几次加入,边炒边加,直至炒于为止;晾凉后与盐一起磨细过80目筛。

将小麦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干。

将炒干的小麦粉和鸡蛋、玉米粉、盐与骨粉和维生素B2(将片压成粉)混合过40目筛充分混匀,即得成品。

      

              【食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上述豆蛋代乳粉相同。

      

              豆蛋代乳粉      

              【原料及用量】黄豆面500克,鲜鸡蛋500~1000克,食盐25克,碳酸钙40克(也可用骨粉或鸡蛋壳粉50克),维生素B220毫克(相当于4片)。

      

              【加工方法】按前述豆蛋代乳粉中加工方法处理黄豆粉;将事先打匀的鸡蛋分几次倒在炒热的黄豆粉上,边炒边加,直至炒干为止;将裹了鸡蛋的黄豆粉加上骨粉、盐、维生素B2磨细过80目筛;将以上磨细的细粉分成10份(每份约含50克豆粉,50~100克鲜鸡蛋),每份加450克小麦粉(或其他粮食粉)混匀,即得500克豆蛋代乳粉。

      

              【食用方法和适用对象】与前述豆蛋代乳粉相同。

      

              婴幼儿营养状态优劣的评价      

              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新陈代谢旺盛,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营养素,除了用于补充物质代谢的消耗外,还要供给婴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个孩子要达到最佳的生长发育状态,需要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还需要适当的活动和运动、充足的睡眠,以及有规律的生活。

儿童营养状况的评价,指的是儿童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和热能是否能满足其生理需要。

通常通过临床表现、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综合评价。

      

              体格发育测量      

              婴幼儿的出生体重应在正常范围内;生长过程中体格发育,如身长、体重、头围及胸围等的发育,都在相应年龄标准范围内,其中以身长和体重两项指标最为重要。

体重反映近期的营养状况,而身长则反映长期的营养状况。

体格发育状况的评定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或我国“九市”1995年确定的体格发育数字为参考标准。

      

              其他的临床体检包括头发的光泽、柔软程度,皮肤的弹性及颜色,肌肉的紧张度,牙齿是否整齐、有无龋齿,两腿是否变形,食欲好坏以及对外界反应等。

发育良好小儿的头发乌黑、有光泽、柔软,头皮清洁、无结节、不粗糙、有弹性,嘴唇红润,舌鲜红而无舌苔、味觉反应灵敏,牙齿整齐无龋齿(虫牙),肌肉发育坚实而有紧张力,两腿直、姿态良好,食欲好,吸吮能力强,消化好,大、小便正常,对外界反应灵敏,白天活泼敏捷,动作稳健,不易累,晚上睡眠好。

      

              发育不正常小儿头发干枯无光泽、秃发,皮肤干燥苍白、脱屑、粗糙、无弹性,多汗,眼、嘴等黏膜缺少血色,有舌苔,出牙晚,牙齿不整齐、易患龋齿(虫牙)、牙龈红肿,肌肉松弛、无紧张力,胸部平窄、腹部突出,皮下脂肪大量消失、失去弹性并有皱褶,骨骼畸形、胸骨凸出、两腿弯曲、膝外翻或内翻,手足冰冷,头部前囟门封闭迟至2~3岁,食欲差或消失、常便秘或腹泻、对食物的耐受性较差,烦躁不安、好哭且哭声无力、精神不振、睡眠不安、容易生病,生病时往往病情严重且病程较长,容易发生并发症。

如果小儿出现这些现象时,就应考虑是否有营养不良或其他原因。

      

              实验室检查      

              在医院,通过分析小儿的体液、排泄物或组织中的各种营养素或营养代谢产物及其他有关成分进行,可以了解膳食中的营养素被吸收和利用的情况。

例如测定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则表示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大量丢失;血清中维生素A、B、C、D和微量元素铁、锌含量等的测定,可以反映体内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测定血红蛋白、血清铁或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游离原卟啉的含量,可以反映体内铁的营养状态。

一次给予大剂量维生素B1、B2、C,然后收集4小时尿,测定尿中这些维生素的排出量,如排出量降低,表明体内缺乏该种维生素。

      

              膳食调查      

              通过膳食调查,可了解小儿每日营养素和热能的摄入量,对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结合体格发育评价和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较全面地对小儿的营养状况作出评价。

膳食调查的方法有称重法、记帐法(也称查帐法)、回顾询问法以及化学测定法等。

(https://www.xxbooktxt.net/67_67010/32291890.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