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的系统不正经 >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定窑宝鼎

如果官员逝去时,未有让御赐之物陪葬这方面的遗嘱,其后人又感念先人遗德,及皇恩浩荡吉祥之意,即灵活处置,而传珍于世。


因此,官字款瓷器,无论传世还是出土,其本质都是象征官员业绩,荣耀的陈设专用吉祥器。


从此可以扔掉其在古玩界,长期不公正的陪葬专用器侮名了。


也因其是帝王为表彰官员业绩,而御赐的专用陈设器,无论传世的,还是出土的,只要是官字真品,它们件件都是珍贵难得的官窑正宗精品瓷器,值得珍藏。


这样的瓷器,不止是在现代,其实在古代,其价值也是十分高昂的。


这一点在北宋时期,就有所表现,比如比较着名的仁宗时期发生的举斧敲定器传奇。


让宋仁宗大发雷霆,举斧敲烂的是定窑瓷器,那它究竟是什么来头?


这一点从《清平乐》这部剧中的一些桥段,就可以看得出来。


里面宋仁宗这个一直活在《包青天》、《杨家将》等传奇故事里面的万年配角,终于正儿八经的做了一回主角。


宋仁宗赵祯,12岁即位,23岁亲政。


在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备受瞩目的文人墨客如范仲淹、王安石等人;


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者沉括;


以及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而且宋仁宗性情宽厚,不喜奢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他的庙号为“仁”,这个可不简单。


“仁”号称是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可见在儒家学者眼里宋仁宗的地位。


不过仁宗对自己和后宫诸人,却十分严厉。


宋仁宗有一日幸临张贵妃殿阁,见到一件定州红瓷器,于是皇帝问贵妃,这是从哪里来的?


张贵妃只好承认,是王拱辰赠送的。


仁宗很生气,说:“我常常警戒你们,不要接受大臣及其僚属的馈赠,为什么不听我的?”


说完,皇帝拿起斧头,当场敲碎了这件红瓷。


收了官员一件瓷器,就让仁宗皇帝这么生气,那这件瓷器肯定不是普通的瓷器。



故事中所说的红釉定窑,一直是一个谜团,网上众说纷纭。


因为一直没有出土过非常确定的定窑红釉瓷器,只出土过酱釉偏红的瓷片。


所以一般认为定窑红瓷,应该是属于定窑酱釉瓷器,因为釉色偏红,所以看着像红釉瓷器。


宋仁宗因为一件瓷器,就让他如此生气,可见定窑酱釉瓷器,在当时对于一个皇帝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


如果不是很珍贵,也不会被作为礼物送给张贵妃,也不值得皇帝为此发这么大的火。


由于稀有,自明代起,定瓷精品就是众多古玩收藏家追寻的目标,也是一直让古董鉴定师们十分头疼的事。


其中黑定、紫定也历来为收藏家推崇备至。


在国际上,定瓷同样具有极高的收藏地位。


在英伦博物馆、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旧金山亚洲美术馆等,定瓷均被作为珍品收藏。


在霓虹,一件收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宋代定窑紫釉描金碗,被视之为稀世珍宝。


“咦?居然还能得到一件宝物的线索?”


这一天,陈文哲正在学习定窑的相关知识,没想到,通过隋侯之珠,他居然发现了一件定窑瓷鼎的信息。


定窑器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宝贝,这个已经能够通过宋仁宗赵祯证实。


这种当代烧制的瓷器,都能被皇帝当做珍宝,在后世肯定就更加珍惜。


所以,定窑烧制的一件彷三代青铜器的瓷鼎,流传到明清之际,就成了明清之际收藏家猎取的对象。


只不过这件瓷鼎,最后却是谁也没有得到,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彷三代青铜器的瓷鼎,在汉代之后很正常,但是定窑的瓷鼎,肯定不多见。


还有,自从青铜鼎在汉代之后,制作的已经很少,之后再做用来陪葬的一般都是陶鼎。


这就更让这件定窑瓷鼎,变得十分宝贵、珍惜!


更何况,这是鼎啊,肯定不是一般人可以拥有的。


那么,这件古鼎如今在何处呢?


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唐疑庵的,此人爱好收集古玩,似乎已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他时常将收集来的古玩,在家中把玩,怡然自得。


有时,他也喜欢将自己的朋友,请到家中来展示自己的收藏。


朋友们也知道他的嗜好,也不时地吹捧几句。


这更增加了唐疑庵收藏的兴趣,后来,他干脆出巨资,在自家的庭院中,建造了一个专门储藏古玩的厅楼,取名曰“似玉楼”。


有一次,他的一位好友靳伯龄,偶然购得一件定窑瓷鼎。


这件事传到唐疑庵的耳中,他便很快来到了靳伯龄的家中,希望观赏一下这件宝鼎。


靳伯龄欣然答应,唐疑庵仔细观摩这件宝鼎。


见它两尺多高,圆形,形制丰满,釉面洁白细腻。


最显眼的是,器面上绘有五彩的饕餮,吞云吐雾,光洁如玉,熠熠生辉。


唐疑庵断定这件做工精细,技法精湛的瓷器,是定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于是,他便死缠烂磨,希望好友将这件鼎卖给自己。


靳伯龄深知,鼎乃国之重器,与其自己收藏,还不如将它保存于酷爱它的人手中更为放心。


于是便以500两银子的价格,售于唐疑庵。


唐疑庵回到家中,将宝鼎置于似玉楼的大厅中间。


这样一来,便使原来似玉楼的古玩,顿时失去了光彩。


好友们来观看,也主要是冲着宝鼎来的。


再加上主人一番吹嘘,人们很快都知道在唐家有一件宝鼎。


碰巧的是,唐疑庵有一位瓷工好友,他的儿子周丹泉前来拜访,希望看鼎。


唐疑庵盛情难却,便出鼎与之观摩,他一边看,还一边用手在鼎上比划。


一会儿,他还用一张纸,将器面上的饕餮拓印下来。


唐疑庵在一旁只觉得好奇,但也没有阻拦。


事过半年,突然有一天周丹泉又来拜访,而且带来一件瓷鼎,放在真鼎旁边。



(https://www.xxbooktxt.net/65_65456/2177808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