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42章朕穷朕任性!

为什么刘策很倒霉?

        你说他解释清楚了不就行了?

        那你就是你想多了,你并不了解人心。

        人们并不想知道真相是什么,人们只愿意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

        你解释得再多,别人也不会相信。

        所以,要保住刘策,就必须冷处理。

        他只能在监狱里先待一段时间,等风声过了,什么事都好办。

        而接下来呢?

        接下来开始算账了。

        因为接下来有一大笔钱要花出去。

        犒赏!

        按照之前的承诺,建奴滚蛋后,每人先给20两的赏银!

        辽东军是边军中军饷最高的,一个人一个月1.4两,其他边军也才不过1两左右。

        现在皇帝这个赏银,已经足够大方了。

        别看这一段时间崇祯坐在皇宫里似乎啥事都不干,这银子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为何皇太极比历史上提前出关了?

        因为广渠门和左安门被关宁军打败后,其他明军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这些都是因为有钱发!

        当然,矛盾也是随之来了,这是后话。

        十万大军,犒赏总额200万(约13亿元)!

        还没完,死了2万人,每人50两抚恤,抚恤金达到100万两(约6.5亿元)!

        还没完,还有额外加赏的。

        祖大寿、赵率教、王承胤,各赏赐1000两(65万元)!

        袁崇焕赏银10000两(650万元)!

        满桂、侯世禄因败仗,无赏,不罚,但有受伤的抚恤金。

        尤世威、杨国栋,各赏100两(65000元)。

        耿如杞和张世功各赏100两(65000元)。

        就此,总共300.84万。

        另外又赏赐过关宁军18万两。

        一共就是318.84万两。

        比预算的200万两朝了118.84万两。

        崇祯抄家一共得了多少银子?

        538万两!

        现在这赏银要不要发?

        要!

        并且要立刻发!

        这事就由军事委员会来发,以发放犒赏的名义,在军事委员会下专门成立军政院,来执行犒赏的发放。

        事后就不解散这个部门了,将军队的军饷发放从兵部转移过来。

        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这个时代的兵部这些文官,已经烂到根子了。

        军政院的官员让孙老头来任命。

        孙老头这个人有三个特点:一是战略能力强,战术执行会弱一点;二是看人比较准,可能和之前当老师有关系;三是为人非常正。

        这件事让他去办,也可以提高他的威信。

        军事委员会慢慢地开始从兵部蚕食他们的军政大权,以后兵部就做后勤就可以了。

        当然,这事得一步步来,急不得。

        但这一次绝对是一个好机会。

        而且趁着这个机会,在军事委员会下,再设立一个军政监察机构,叫军督院。

        以后的定位就是专门监察军政,等时机到了就立军事法院和督察队!

        这个机构的人就不能都让孙老头来任命了,不能啥事都给他,总得来个制衡的。

        交给李邦华,他对整顿军政兴致非常高,而且不怕得罪人,就让他来整这些好了。

        这个钱提报都没有让兵部来,而是军事委员会来做的,提报上来,先到内阁。

        内阁写了一大堆的建议,什么不建议给这么多钱,国库紧张之类的话。

        纯粹扯淡,皇帝吹出去的牛,装出去的逼,岂能收回来?

        崇祯大笔一挥,钱?

        给!

        立刻开始给!

        全权交给军事委员会来处理便是!

        如果都给出去了,崇祯还剩多少钱?

        219.16万两!

        毕自严又申请了50万买粮食。

        一是花28万从江南调度40万石粮食过来。

        二是花22万从湖广在调度31万两粮食过来。

        接下来还剩169.16万两。

        多不多?

        不多了!

        马上要过年了。

        算了,发红包吧!

        朕任性!

        朕韭菜多!

        今年遭灾,人心不稳,发个红包来个气氛。

        这事就交给高起潜带着宫里的小太监们去发。

        正好可以一箭双雕。

        怎么个一箭双雕呢?

        崇祯朝的太监们可是富得油流的,一个个都贪得无厌。

        让宫里的太监们去发,必然会出现拿钱的现象,就让那些讨厌太监的东林党去监督,肯定一个个态度非常认真,眼睛瞪得大大的。

        抓出来一匹,先弄死一匹太监。

        什么?

        你说朕自闭耳朵眼睛?

        这大明朝宫里的太监宫女都特么快十万了,朕每年要花几百万两养着紫禁城这些人!

        北京民间有个非常不好的恶俗,许多失业男子把自己阉了想进宫混饭吃。

        朕现在可不想养那么多人了!

        而且人多了是非多,眼睛也杂,一大堆不干活只知道在这里打听事那里打听事的小太监。

        趁着这个机会,让他们自己送自己上路,朕又可以抄一笔钱!

        还可以让宫里的太监们和东林党关系继续恶化,何乐而不为?

        这么好的事不做,朕还是人吗!

        想好这件事后,崇祯立刻就让王承恩去把高起潜找来。

        “皇爷有什么吩咐?”

        “高起潜,朕打算拿出100万两,作为红包,发给老百姓,你带着1万太监去发,这件事交给你全权负责,务必在大年初十之前全部发下去,不得有任何闪失,否则朕斩了你!”

        高起潜闻言微微一怔,连忙跪拜道:“奴婢遵旨!”

        等高起潜走之后,崇祯立刻又召钱龙锡和韩爌陛见。

        “臣等参见陛下。”

        “两位,朕打算拿100万两出来给老百姓发新年红包,你们意下如何?”

        红包?

        “就是压岁钱!”

        两位微微一怔道:“陛下圣德,此乃仁政。”

        “好,这件事朕已经交给高起潜带着宫里的太监去执行了,你们二人参与进来做规划。”

        “臣等遵旨!”

        韩爌和钱龙锡都算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骄傲!

        他们骄傲到甚至狂妄的地步。

        有人是这么说东林党的,东林党崛起是因为他们太强了,东林党覆灭也是因为他们太强了。

        别以为嘴里说清流,但东林党也是贪钱的,明朝的官场不贪钱是寸步难行的。

        但是,东林党是绝对不会与太监过分亲近的。

        尤其是高起潜这样的太监。

        所以让这两个人参与进来,其实就是去监察的。

(https://www.xxbooktxt.net/37_37422/2631323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