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50章皇帝的帽子,接得起么?

出来说话的都是谁呢?

        翰林院、国子监的官员。

        这些都是标准的清流,读圣贤书的,把儒家的那一套能用无数种不同的方法,站在不同的角度滚瓜烂熟地解释给你听。

        最后非常自信地告诉你:要想天下太平,便要以圣道治国。

        小皇帝你现在张口就要诛九族,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很牛逼?

        例如国子监祭酒、孔子传人孔贞运就在其列,另外还有翰林院的庶吉士刘之纶、金声这些人。

        别小看翰林院的人,虽然翰林院的品级都很低,但在大明朝,入阁有一个条件,必须是翰林出身。

        也就是说这些人未来可能都是内阁大臣。

        崇祯定眼看去,翰林院和国子监这帮读书仔都出来了,其他大臣也左顾右盼,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这样下去,必然是大半个朝堂都站出来反对了。

        这个时候还不发飙控场,就晚了。

        崇祯怒道:“什么叫万万不可!都卖国了!还万万不可!你们这样求情,是不是说你们和他们也有关系!是不是逼朕全部彻查!”

        皇帝的声音响彻在大殿上,把那些刚要冒头的大臣吓得心陡然一跳。

        这个帽子扣得够大,谁都不敢接了!

        本来还准备出来反对的,立刻打住了。

        这明朝的文官实在不像话。

        你以为他们真的是觉得诛九族太残忍影响了皇帝的圣德?

        扯淡!

        他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你有见过杠精真的去明辨是非的么?

        还有这群东林人士,掌控欲实在太强,什么事都要反对一下,然后按照他们的来。

        彻查是不可能的,万一真的查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出来了,到时候难道要真的换了满朝的大臣。

        明末的文官没有节操又不是新鲜事,全部换血肯定不现实。

        这又不是宋朝,大宋朝的官员冗长,什么职位后面都有预备,连宰相后面都有三四个预备的,给的钱又多,皇帝底气足,一言不合发配不在话下。

        可大明朝真的不能一次性大批量换。

        如果局面真的成了那个样子,到时候下不来台的是皇帝自己。

        不可能彻查,为什么崇祯还要这么说?

        这不就是在跟大臣们玩心理战么?

        大臣们自己那点破事心里没点逼数么,他们怕不怕皇帝彻查?

        当然怕!

        虽然没有参与到八大奸商卖国,但尼玛贪污受贿,搞多人运动这些丑事可都不少。

        而且北京城和南京城有不少达官贵人还有搞基的癖好,这要真被翻出来了,估计都跑去北京城墙上集体跳楼了。

        皇帝的话说完后,大家就都安静了,鸦雀无声。

        这种安静,让朝堂颇有些尴尬,大家心照不宣。

        崇祯深吸一口气,沉默片刻,看来这场心理战自己赢了,轻而易举就赢了。

        他的声音重新恢复平静:“既然诸位没有什么异议,就按照诛九族来!”

        所谓的九族如下:

        一、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二、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三、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诛九族就是光诛九族以内的亲戚、姻亲戚。

        所以根据本家的远近,有的姻九族就不用诛连了。

        比如姨父、舅母的父母、兄弟、兄姊、弟妹、侄男、侄妇就不用诛连了。

        这样算下来,八个人的九族,大概也有个万来人了。

        对于崇祯这种穿越过去的现代人来说,杀那么多人当然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

        但问题是特么的现在朕天天被歪脖子树的噩梦环绕,你还卖国害朕!

        先杀一批再说!

        反正对他崇祯来说眼不见为净,都是数字!

        最多一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就恢复了。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三法司立刻修改审判结果。

        等这件事商量完了,大臣们显然还有一大堆的事要上奏,崇祯突然道:“今天先退朝吧,朕乏了,有什么事直接呈递到内阁。”

        说完,便站起来离开了。

        结果一大堆人没能上奏事情,肚子里的话都憋住了,大家再看看刚刚上台的周延儒,一个个都露出鄙夷的神色来。

        事情肯定是非常多的,己巳之变产生的影响就很多。

        例如辽东现在的局面要拿出来重新探讨,例如蒙古的关系要拿出来重新探讨,例如顺天府的灾情。

        再例如北方其他省的灾情。

        大臣们早就准备好了,结果皇帝不讨论了。

        等回了乾清宫,崇祯补了一个回笼觉,起来的时候,就跑去找周婉言了。

        当到周婉言那里的时候,她正在织衣服。

        没错,历史上崇祯的皇后确实是自己织衣服,不仅仅是因为太穷了,周婉言这个女孩子还是比较体贴崇祯的,知道钱财比较紧张,所以自己一直都很节约。

        上一次崇祯让人给周婉言、田秀英每人定制了九套衣衫,可周婉言明显是节省日子过习惯了,自己还在宫里织衣服。

        “臣妾参见陛下。”

        崇祯拉着周婉言的手,在一边坐下,道:“咱们不是说好了么,私下里就叫夫君。”

        见到周婉言,崇祯的心情舒缓多了。

        又看见那件衣衫,崇祯好奇道:“婉言为何自己亲手织衣,上次朕送给你的衣衫,难道还不够穿么?”

        哪有女子不爱美的,哪有女子嫌衣服多的?

        周婉言道:“臣妾觉得夫君上次送的那些衣衫花纹都很好看,自己一时心血来潮,想着动手自己绣一绣。”

        如果周婉言对这方面感兴趣,崇祯倒是觉得不错。

        人嘛,活着总得有点自己的爱好,不然生活多无趣。

        “让朕看看。”崇祯拿起绣了一半的花纹,温柔道,“绣得还挺好看,朕的婉言真是心灵手巧,朕倒是有个主意。”

        被崇祯夸赞了,周婉言有些不好意思:“夫君有什么好主意?”

        “以后婉言如果你要绣什么花纹,可以先描绘下来,朕觉得秀英的画就很不错,你们俩可以好好配合配合。”

        听皇帝这么一说,周婉言倒是觉得还有些道理。

        崇祯更加宠幸田秀英一些,这一点周婉言心里肯定有点吃醋的,不过这两个多月以来,皇帝对她无微不至,她心里那些醋意也好多了。

        与田秀英的关系也慢慢缓和了不少。

        “夫君倒是提醒臣妾了。”

        崇祯一把握住周婉言的手,语气更加温柔了:“婉言,朕最近发明了一种新的姿势,要不要尝试一下?”

        周婉言本来是听不懂这些骚话的,但和这位穿越者也相处了两个多月了,听多了就懂了。

        她的脸立刻就红了:“夫君,这才上午,就要来吗?”

        “来什么?婉言,你想什么呢,朕说的是坐着的姿势,对腰背都好。”

        “夫君,你……”

        “朕下面给你吃啊?”

(https://www.xxbooktxt.net/37_37422/2627678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