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143章你是暴君吗!

当夜有几个大臣入宫。

        第一个就是吏部尚书王永光,他必须在明天天亮之前将空额的官员的官籍处理好,并且要在来年的正月将空额的官员全部补充进来。

        这实在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不过迫于皇帝的压力,吏部不得不在今晚连夜加班加点。

        仅仅是从这一点来看,张晨就绝对是一个可恶的老板。

        第二个大臣当然就是首辅周延儒。

        但没有人知道皇帝和周延儒说了什么,有太监看见周阁老从乾清宫出来后,走了很长一段路,才不停叹气。

        周延儒之后,就是孙承宗、李邦华、兵部尚书王洽、兵部左侍郎魏中云和兵部右侍郎郭巩,以及英国公张维贤和都御史曹于汴。

        这是一次重要的谈话,乾清宫外的小太监都能听到皇帝暴怒的声音。

        所有人跪在地上,把头埋在长袖之间,瑟瑟发抖,连呼吸都不敢加重。

        随后,小太监们就听到一个人求饶的声音。

        再之后,就看见兵部右侍郎郭巩被大汉将军拖出了乾清宫。

        仿佛过了很久,这场谈话才结束。

        但实际上,这场谈话的真实事件也就才一刻钟。

        兵部尚书王洽和兵部左侍郎魏中云被骂得狗血淋头。

        骂完这两位兵部大佬之后,随即又将曹于汴臭骂了一顿。

        所有人都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

        当他们踏出乾清宫的那一瞬间,大明朝堂的权力重心已经在慢慢发生偏移。

        兵部贪污军粮和军饷的丑闻被揭发,一位兵部侍郎下狱,三法司会审。

        这必将是震惊朝野的一件事,也必将对兵部的威信产生根本上的动摇。

        趁着这个机会,皇帝出了两招。

        一、原所有京营,全部并入新军,即京卫军,京卫军军政归属枢密院。

        二、军督府有监察军政院,且有监察兵部之责任和权力。

        第一点实际上是进一步削减了勋贵的影响,扩大的枢密院的影响力。

        第二点则是将兵部纳入了新军政的监察范围。

        以前兵部是受都察院监察,受六科中的兵科监督,但实际上六科已经崩坏了,而都察院的监察权力过多。

        权力过多,就会导致责任太重,出问题的时候,风险太大。

        例如,现在普通官员都是都察院在监督,军政方面的官员也是都察院在监督。

        一旦军政出了问题?  皇帝找曹于汴?  说他监察不力。

        换人?

        如果换人就会影响到行政官员的监察,因为曹于汴还肩负着行政官员的监察。

        这就是权力混合?  带来的风险。

        如果将军政监察权剥离出来?  一旦军政出现贪污,皇帝找军政贪污的人?  并且惩罚军政监察体系里的官员就可以,这样就不会影响行政监察体系里的官员。

        这就是为什么21世纪的官员权力会划分得非常细?  因为这样责任也会更加清晰?  罢免官员的时候,带来的损失也是最低的。

        这一操作,就相当于,让新派?  来监督兵部?  在兵部头上悬了一把剑。

        这也彻底计划了双方之间的矛盾。

        也许,矛盾才刚刚开始。

        而这一切,都是皇帝乐于看到的。

        雪还在静静地下着,今夜,许多官员都睡不着觉了。

        第二天?  一大早,风雪未住?  倒是有一些白胡子老头,和一些个年轻官员?  一大早就到了皇宫门口,要求面圣。

        他们是什么人?

        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官员。

        翰林院编修倪元璐?  庶吉士刘之纶、金声?  检讨官项煜?  编修黄道周,侍讲王铎等等官员。

        国子监祭酒孔贞运(孔子第六十二代子孙),司业倪嘉善,另外还有五经博士5人,学正、学录10人。

        他们是来干什么的呢?

        当然是来给皇帝讲道的。

        讲什么道?

        圣道!

        皇帝你昨晚是疯了吗?

        没吃药吗?

        你是暴君吗!

        你是不是忘记咱们大明朝是圣道治国?

        圣道明君怎么能这么杀人呢?

        你不怕天降灾祸,亡我大明?

        你现在是与士大夫一起共治天下啊,你把大家都弄死了,谁来为你忠心治国?

        你看看人家大宋,多好!

        国子监当然就是大明最高学府,官方太学所在,里面许多贡生读书,属于最高教育部门。

        国子监是有一定的监国的属性的。

        因为它代表的是儒学,是圣道之学,可以以圣道之名义,来弹劾官员,甚至国政。

        尽管自宋代以后,这种属性不是很明显了,不过毕竟他们掌握了教育的话语权。

        当然,他们一大早进宫的时候,就被拦下来了。

        皇帝发话了,朕身体有恙,谁都不见。

        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翰林院和国子监的官员吃了瘪,当然不会就这么回去,而是跪在那里,然后对王承恩说:“王中官,若是陛下不见吾等,吾等亦觉得此身无以报效国恩,请陛下恩准吾等辞官隐退。”

        王承恩连忙去禀报了他们的原话。

        那皇帝听完之后说了什么呢?

        皇帝是这样说的:“辞官可以,最近有人弹劾说国子监和翰林院有人受贿,让都察院立案做调查,一个个查,查完没问题的就都可以回老家了。”

        王承恩赶紧将皇帝的话一字不落的告诉了那些人。

        “王中官,吾等突感身体不适,劳烦禀报,先回去歇息。”

        王承恩看着这些个老学究和小学究连忙转身离开,甚至还小跑着离开,还有一个人滑到摔了一跤,但爬起来就跑。

        “陛下的话还真是管用啊。”

        下午的时候,曹化淳给崇祯做了一个汇报。

        追回赃款600万两,其余还在追缴中。

        听到这个数字,崇祯心头微微一缓。

        需要一笔启动资金来为之后的各项新政发力了,看来对宗室动刀子还是不错的。

        不过,杀人抄家来钱快,却并非长远之计。

        还是要发展朝廷自有产业。

        等曹化淳汇报完后,崇祯就见了徐光启、汤若望和毕自严。

        徐光启将目前大明制造局所有的事情汇报了一遍,并且将汇报呈递给了皇帝。

        目前香皂、洗发水、卫生纸、香水这些生活用品的产业线已经打通。

        这一年,从宫中抽离出了近3万人,进入到大明制造局里。

        有的种植原材料,有的砍树,有的运输,有的做加工。

        你不得不承认,徐光启还真是个实干派,这些在一年的时间,都办理得井井有条了。

        而这一切,都将在崇祯四年,来一次爆发!

        就在年关将至的时候,崇祯收到了一份来自长城外的军报,是李平派人送过来的。

        喀喇沁内部得矛盾加剧,束不的准备削万丹伟征的权。

(https://www.xxbooktxt.net/37_37422/25784179.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