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146章大降价,赚爆了!

崇祯进了乾元堂后面的阁楼,他面前摆放着乾元堂去年的总收入,以及各项支出。

        去年一年,一共卖出去了8万块香皂,1万份香水,1万份卫生纸和2000份洗发水。

        一共的收入是35万两(约2.3亿元)。

        从原材料种植,到采集、运输等各项成本,一共也就才5000两(约325万元)。

        其实这个出货量非常低,整整一年8万块香皂,平均每天才219块香皂。

        要知道,北京城有一百多万人。

        每天出货219块香皂,已经非常低了。

        原因其实也是有的。

        主要是产线第一年不完整,不敢降低价格。

        目前一块香皂依然是3两(约2000元)银子。

        要知道,西北、西南有很多农民一辈子都没有见到过一块碎银子。

        而一个士兵一个月也就才不到1两银子的俸禄。

        这种价格的物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而现在崇祯已经不可能像之前那样将香皂作为高端奢侈品来进行噱头炒作赚钱了。

        因为现在民间已经有不少商人在做这方面的声音。

        对于乾元堂来说,一天能卖出去两百多块香皂,已经是极限。

        崇祯这一次来,就是为了将整个商业模式彻底理顺,今年开始爆发。

        这毛利确实高。

        可是人工成本还没有算进去呢。

        从去年7月,皇宫陆陆续续又裁汰了一批宫女和太监,不是安排到皇家庄园种地,就是安排到大明制造局干活。

        仅仅是大明制造局目前的总工人数量,就达到了两万人规模。

        今年一年的人工开支就达到了36万两。

        相当于是亏钱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销量没有拉动啊!

        为什么销量拉不动呢?

        因为贵啊!

        为什么贵呢?

        因为后端的产业链还不完善,卖便宜了,买的人多了,供不应求啊!

        这现在,产业链已经拉通了。

        各个环境的人、地皮,种植的原材料,甚至运输队,都已经全部有了。

        连厂子里的出货工序都被优化了一遍。

        现在每天可以生产5000块香皂,香水每天可以出货500份,卫生纸就更夸张了,每天10000份,洗发水5000份。

        可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世界上所有的生意,都是聚水成海。

        那些动不动这个瞧不起那个瞧不上的,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实践阅历的人罢了。

        崇祯算了一笔账,算完之后?  他说道:“香皂降价到500文一块?  香水1两银子,卫生纸降价到100文钱一份?  洗发水500文?  按照这个价格卖,今天就对外公布。”

        毕自严一听?  脸色都变了,连忙道:“陛下?  是否太便宜了。”

        “如果降到500文?  半个北京城的老百姓都买得起,只不过可能会好几个月才买一次,半个北京城的老百姓朕就算他个90万人,每天5000份可以卖出去吧?”

        “每天香皂的收入2500两?  一个月75000两?  一年90万两收入,人员俸禄48万两,所有的原材料、加工成本10万两,仅仅是香皂一年就可以赚32万两。”

        皇帝脑子转得飞快,又将其他的全部算了一遍。

        这几项按照目前的售价和出货量?  一年下来,总收入能达到234万两。

        按照净利润率35%来算?  最后净利润是82万两。

        要知道,这只是北京!

        商业模式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是可以复制!

        例如北京的玩转了?  就可以去南京,去杭州、苏州、开封、武昌、荆州、成都这些地方去。

        不仅如此?  真正的更大的作用其实是拉通产业链?  增加就业。

        这里面是存在杠杆原理的。

        例如21世纪?  有的国家,投入1亿元钱,收入出来的总产值可能是1000亿,因为投下去了1亿元,会带动餐饮业、制造业、服务业、种植业等等多项产业的增长。

        当然,大明朝还只是农业社会,至少北方是农业社会,不可能平均投下去1元就能撬动1000元的。

        但是,平均投下去1元,撬动10元的生产总值,那也相当牛逼了。

        例如原材料的种植,木头的砍伐需要斧头,就要成批找人买斧头。

        斧头店的需要铁器,就会去钢铁冶炼商那里批量购买钢铁,还要批量聘用人。

        有的工具制造商,就需要周围的餐饮酒楼给做饭吃,又需要粮食,粮商也有了更多的售卖渠道。

        农民的粮食也能加快速度流通。

        这就是凯恩斯经济理论里面的国家采取政策扩张经济需求,俗称国有企业。

        而这才只是一个切入点,因为真正的要做大国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的。

        目前,大明制造局才做到了从0到1,甚至1还没有完成。

        如果将北京城的市场全部打开,1就完成了。

        至于从1到n,那就是去别的城市去复制这套模式了。

        到时候从这边直接调度人才过去做规模组建,定目标,招人,扩大需求。

        等后面真的进入商业时代,可以下放地方官府,鼓励地方发展国有商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眼下崇祯将大明制造局的基调定下来了,也就暂时按照这样来走了。

        所以,今年一整年,大明制造局还是以在顺天府扩张为主,不会迈出去。

        做任何事,最忌讳的就是根基不扎实,就急着浪。

        “曹化淳。”

        “臣在。”

        “这以后大明制造局的事情,你要多协助徐大人。”

        “遵命。”

        很显然,整个大明制造局是打算交给曹化淳来统一管理,而徐光启他们是负责生产端的。

        大明制造局还包括了乾元堂这种前端门店。

        而这绝对是一块肥差,肥差中的肥差。

        两天后,也就是正月初九,正在皇宫里算总账的崇祯,接到了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爆炸了!

        香皂香水等物品一降价,就爆炸了!

        当然不是火药爆炸的那种,而是需求!

        排队!

        现在每天乾元堂门口的人都是满的,许多人甚至一大早去排队。

        崇祯心头舒了一口气,在这之前,他心中还是有点一点点担忧的。

        深怕500文也卖贵了,但现在看来,不贵啊!

        这钱是赚定了!

        这样的未来,才是一条可持续的道路啊!

(https://www.xxbooktxt.net/37_37422/25777921.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