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02章跳起来的朝堂大臣

很快,就又有传令兵回来了。

        “报!”

        “启禀贝勒爷,左路大军已经绕到敌军后方!”

        “好!好!好!”德格类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他大笑道,“我未曾败给过明狗,今日之战亦然!”

        他这话刚出口,又有传令兵慌忙飞奔而回。

        “报!”

        “贝勒爷!贝勒爷!大事不妙,左路大军溃散!”

        德格类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住,一口气差点没有接上来。

        他瞪大眼睛,眼中全身血丝:“你再说一遍!”

        “左路大军溃散!”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

        “贝勒爷,千真万确,奴才亲眼看见左路军溃散!”

        这时,前方的中路大军的溃败如同潮水一样,到处都在喊逃命。

        “贝勒爷,咱们也快撤吧。”

        德格类呆呆地看着前面,直到身边的人提醒,这才回过神来,不甘心道:“撤!”

        此时,明军的右路骑兵出击,往建奴溃败的中路军开始追击。

        眼下,建奴可以说兵败如山倒。

        接下来完全就是明军在收割生命了。

        在四快一慢的战术里,就包含了追击崩溃的敌人要快。

        要快速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此时,明军所有的骑兵,都在狂奔,见到建奴就杀,不管对方是否有求饶。

        所有人都杀红了眼。

        有的连刀子都砍出无数缺口。

        有的甚至把刀子砍断了。

        一个时辰过去后,建奴伤亡惨重,真正逃出去的只有少部分。

        像代善、阿敏这种是有自己的亲卫军,作战的时候又在后方,在亲卫军的簇拥下,两人才有时间安全离开战争。

        德格类也十分狼狈。

        这一战,德格类统帅的两万八旗,死了一万五!

        这对建奴来说,绝对是损失惨重的。

        明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主帅卢象升的铁甲上有无数刀痕。

        追击直到傍晚才结束。

        此时的平原上,铺满了尸体。

        从高空俯瞰下去,就像一张巨大的红色地毯。

        风一吹,就吹起一震血雾,吹在人脸上,黏糊糊的。

        可能是已经麻木了,血腥味并没有那么刺鼻。

        明军开始打扫战场。

        那些重装骑兵也回来了,大半天的战斗,已经完全榨干了他们身体里最后一丝力气。

        许多人艰难地翻身下马,一下马之后,就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后勤的医疗人员连忙过去,还以为那些重骑兵晕过去了,原来是太累而睡着了。

        总不能穿着重甲在这里睡吧?

        众人开始一个个帮那些睡着的重骑兵脱铠甲,然后将他们抬起来。

        而当脱掉他们铠甲的时候,才发现,他们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湿透了。

        有的人劫后余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有的人则大口大口喝水。

        卢象升带着人走过来,他并没有休息,而是在检阅现场。

        “速速将捷报传到山海关。”

        “是!”

        当天半夜,皇太极刚刚入睡,德格类兵败的消息就传来了。

        “报!前方紧急军报!”

        皇太极连忙翻身起来,军报被送了进来,皇太极一看,顿时整张脸都黑下来了。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自己看错了。

        再看了几眼,双手已经开始在发抖了。

        大事不妙!大事不妙!

        皇太极起来后,来回走动,脑子飞快运转。

        这一夜,他肯定是睡不着觉了。

        第二天下午的时候,捷报已经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山海关。

        崇祯看完卢象升的捷报,激动得久久不语!

        一颗悬着的心,也慢慢落下来。

        没错,这场战争已经胜利了一大半了。

        接下来,崇祯都能推算出结果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

        皇太极的三万大军此时不是还在大凌河城外吗?

        要知道,皇太极的大军可是丝毫未损。

        建奴骁勇善战,又有皇太极亲自指挥,三万大军力量不容小觑。

        没错,的确不容小觑。

        但是。

        一、皇太极没有粮食了!

        义州城破,再加上德格类兵败,皇太极想要让德格类调粮食的想法落空了,义州一时半会肯定取不回去了。

        二、一旦三万大军知晓德格类兵败,军心必然受损。

        三、一旦德格类兵败的消息让袁崇焕知道了,袁崇焕必然不会再采取防守策略。

        所以,皇太极现在面临的局面极度危险。

        任何时候的战争,粮食永远是最重要的。

        人是铁饭是钢,一个正常人,一顿不吃,别说让他上阵杀敌了,让他跑一会儿都没有力气。

        捷报的消息传到山海关了不假。

        但是锦州兵败的消息,此时此刻却也传到了北京。

        锦州兵败,震惊朝堂。

        也让一大部分人高兴得差点没有直奔锦州给吴襄颁发以免锦旗。

        真特么是太感谢你吴襄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政治斗争。

        政治与军事永远都是密不可分的。

        这一次的大凌河之战,主战派在朝堂上主要是孙承宗,在地方上主要是袁崇焕。

        关宁锦防线就是这俩提出来的,铸造大凌河城也是这俩提出来的。

        朝堂上有一大堆的人想彻底扔掉辽东,还有一大堆的人,想将袁崇焕从辽东督师的位置上撤换下去。

        现在,首战出师不利,反对派立刻抬头。

        就在今晚,一帮人相互窜起门来了。

        大家一致认为,这仗不能打下去了。

        以兵部尚书王洽为首的反对派,表示,再打下去,输得更惨,败得更多,必然造成更大的动荡和不安。

        这个想法得到了许多官员的支持。

        于是,当天晚上,就有许多人开始奋笔疾书。

        做什么?

        当然是弹劾孙承宗和袁崇焕!

        主要是弹劾孙承宗。

        这一仗有大量的新军参加,新军就在锦州,锦州现在败了,得有人复杂啊!

        我大明朝的官员,别的不会,找背锅侠,那绝对是一流的。

        当夜,大家就开始纷纷奏疏,弹劾孙承宗。

        皇帝不在?

        皇帝不在没关系,写给内阁,让内阁来主持。

        总之,现在就是搞事情的最佳时期,先把枢密院给撤了!

        一个枢密院,一个袁崇焕,断了大家多少财路,心里没点逼数吗!

        于是,奏疏第二天天还没有亮,就由通政司使送到了内阁。

        周延儒什么态度?

        这么说吧,皇帝什么态度,周阁老就什么态度。

        周延儒就是个看皇帝脸色办事的首辅大臣,他最擅长的就是揣摩上意。

        现在皇帝不在,咱们的周阁老那肯定就开始和稀泥了。

        周延儒和稀泥,内阁大臣韩爌、钱龙锡都不答应啊!

        于是,一大堆人,都摆出一副为了天下苍生豁出去的表情,去围堵枢密院。

(https://www.xxbooktxt.net/37_37422/25296398.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