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 历史小说 > 我在大明割韭菜 > 第285章孔府的人开始作死了

弹劾的官员主要是陕西的官员。

        有来自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的官员,还有来自西安府的官员。

        甚至连参政官都参与进来了。

        弹劾的共同点是:李自成杀人!

        其用词颇为犀利,指责李自成胡作非为,草菅人命。

        读完后,俨然觉得李自成就是个无恶不作的大恶人啊!

        崇祯顿时来了神。

        好啊!好!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李自成是恶人?

        如果李自成都算恶人,那陕西的官员就没有一个好东西了!

        纵观历史,李自成出身卑微,性格坚韧。

        造反那也是被迫,造反的时候,信任自己的兄弟,结果被兄弟戴绿帽子。

        后来多次被打得溃不成军,还能再东山再起。

        并且对明朝投降过去的将领,一律优待,礼贤下士,尊重士兵。

        李闯王的军队,军纪严明,作风端正。

        这种事,是一个恶人能完成的?

        李自成性格刚直,和官僚们不同,他做事无非不会拐弯,不会送礼,不会奉承。

        更不会觉得大家都是自己人,罚酒三杯算了。

        他这个按察使,这两年在陕西必然是得罪了不少人的。

        崇祯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可以将李自成提拔到北京,让他来负责反贪总府衙门。

        李岩倒是更适合吏治,放在南京有点可惜。

        现在他正是需要新政人才的时候。

        果然,第二日,崇祯突然收到多封弹劾李自成的奏疏。

        这一次倒不仅仅是陕西的官员写的,还有京官,以及陕西道监察御史。

        弹劾的罪名都是李自成在陕西杀人。

        具体是这么一回事儿。

        西安府长安县有一个叫吴志春的举人,据说被李自成查出来贿赂长安县的知县,之前一直不交税,而且名下有千亩良田。

        查出来后,这个吴志春说李自成栽赃嫁祸他,为了自证清白,于是在家里上吊自杀了。

        这事发生之后,陕西的官员集体愤怒了,指责李自成害死了一位大善人。

        为什么说是大善人呢?

        据陕西的官员们说,这位吴志春在陕西的灾情中,捐了不少粮食。

        这些捐款在长安县的县衙门都是有记载的。

        崇祯:朕要是相信了你们编的故事,朕就活该去挂歪脖子树!

        有钱人啊,有钱有权后,就喜欢当善人。

        实际上,这善人背后到底是个什么德行,心里没点逼数么?

        崇祯道是耐着性子把这些奏疏都看了一遍。

        看完后,他决定先冷处理这件事。

        因为既然这件事有闹大的嫌疑,李自成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果然,一天后,崇祯就收到了来自李自成的奏疏。

        里面就把事情经过全部写的一清二楚。

        里面着重强调了李自成带人搜查了吴志春的家,找到了大量的证据。

        甚至还发现了贿赂的名单。

        好家伙,看来这些人贿赂官员都喜欢收藏名单啊。

        也是,有钱人家,每花出去一笔钱,那都是要记账的。

        没有记账的习惯,如何做到家大业大?

        既然李自成手里都有证据了,那这事简单啊。

        宣李自成进京。

        崇祯立刻发了一道诏命,让李自成火速进京。

        此诏命一出,京城里就有不少人兴奋起来了。

        李自成进京,他还能有活路?

        既然召李自成进京,干脆将李岩也召回来。

        说办就办,又给李岩发了一份。

        到下午的时候,突然又多了一些弹劾李自成的奏疏。

        崇祯又翻阅了一下,咦?居然有山东的官员?

        这山东的官员和陕西八竿子打不着,跑来弹劾李自成搞毛线啊!

        吴志春死在八月份,估计事情在西安府冷处理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崇祯不得而知。

        有可能是名单上的人找李自成私下谈过,但估计是谈不拢。

        李小哥摆明了态度:我要弄死在座的各位。

        于是这事拖到十一月才送到北京来。

        而此时此刻收到山东的奏疏,这特么的就不正常了!

        嘿,你别说,还有山西的奏疏。

        这不正常!

        崇祯先将这些奏疏压下来,留中处理。

        他将骆养性传召到乾清宫来,说道:“孔府那边有什么动静?”

        “回禀陛下,今日早上刚送过来的情报,说是前一段时间,有一名叫王长喜的商人,出入孔府颇为频繁,一共进了二十次,这王长喜是陕西长安县人。”

        “长安县人,你们确定?”

        “确定,我们派人假装商人去找他聊过。”

        “他到孔府做什么?”

        “说是谈生意。”

        衍圣公还做生意?

        这不是扯淡吗!

        “他去了多久了?”

        “我们是九月发现他的,一直在密切跟踪。”

        “此人现在还在曲阜吗?”

        “还在。”

        “去把此人抓回来,扔到昭狱里。”

        “是!”

        “便宜行事,不要被人发现了。”

        “臣明白。”

        这就有意思了!

        崇祯敏锐察觉到,有人想要搞事情了。

        恰好李自成被弹劾,事情发生在长安县,恰好长安县的商人跑到孔府,恰好各地官员攻击李自成。

        朕正好要找孔府的算算账,你们自己就跳起来了。

        怎么?

        要怂恿官员,对李自成开刀,给朕一个下马威?

        此事让骆养性先去抓人,其他倒也不急,待李自成进京,详细了解更多,再做打算。

        孔府的人翻不起浪花来的。

        傍晚的时候,崇祯见了一下宋应星,宋应星呈递了一份奏表,主要是今年顺天府粮食的统计。

        从这份奏表来看,顺天府的粮食的确增产了一些。

        尤其是红薯种下去,让粮食总量增加了许多。

        宋应星规划的粪便处理方案,现在又是村官选拔重点要学习的教材。

        “宋爱卿,朕觉得,影响农业的,还有水利工程,此乃重中之重。”

        “你可以去北京大学见见徐霞客,与他拟定一份水利工程运筹,咱们年底的时候,好好讨论讨论。”

        宋应星说道:“陛下圣明,臣也观察过,北方降雨比南方少,北方的河流覆盖也不多,若是要兴修水利,则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物力。”

        “现在钢铁产量不少都用在军工上,这件事需要徐大人那边与臣商讨一下。”

        “嗯,你说的对,你将这些事一并记录下来,等朕处理完手里的事,朕与你们几个好好商议商议此事。”

        “是。”

(https://www.xxbooktxt.net/37_37422/24294647.html)


1秒记住顶点小说网:www.xxbooktxt.net。手机版阅读网址:m.xxbooktxt.net